夫妻檔(系列之55)

by  夏瑞紅

現代人常感慨,天天與同事溝通問題、並肩作戰,相處時間品質都超過伴侶。

 

乍聽頗荒謬,但卻是過勞時代無奈的現實,除非像農村裡這些老派夫妻檔。

 

在小村最常見的工作組合就是夫妻檔。先生開小卡車,駕駛座旁唯一位子必是太太的寶座。他們一起去稻田果園或魚塭工作,有的一路沒話,有的全程嘮叨,都無損多年合作默契。

 

還有開插秧機的,也常是先生瞻前行駛,太太顧後補給(秧苗)。若見那種駛駛停停,一人兩頭忙的,多半是老伴不得不退休,或「先走一步」了。

 

村裡連木匠、鐵鋁匠、玻璃匠、水電師、泥水師……這類印象中皆男人活的工作,也多見夫妻檔。做泥水工程的:先生拆除,太太負責清運;先生抹牆,太太一勺勺供應拌勻的水泥;先生貼磁磚,太太一塊塊遞送,有些還得依尺寸一一切割。做電工的:先生爬高裝配燈管,太太仰頭接過舊器材,又彎腰舉起新燈具;先生用電鑽鑽牆,太太已備妥拉線;先生眼睛直盯著插座,手掌往後一翻,太太就遞上準確的螺絲釘。他們的分工「對答如流」,深情厚義盡在不言中。

 

這些農村拍檔年紀多在六十上下,也有七八十歲的,專業資歷則至少三十年以上。他們的工作需大量勞力又常渾身髒汙,年輕世代不喜歡,就連自己子女也很少願意繼承衣缽,所以他們只好一直同事下去。

 

他們常見伴侶穿著粗布工作服、揮汗勞苦的模樣,而非下班後休息、娛樂、購物,這會不會讓彼此自然更容易由衷感謝對方?這是農村社會老一輩婚姻相對穩定的原因之一嗎?但社會上也不乏共患難白手起家,發達後卻不能共富貴的怨偶。也許是勞動使人謙卑,相對單純的農村環境,多少也安頓了人心騷動吧?

 

 

回顧自己近三十年婚姻歷程,大致可分為生子前後、和遷居小村後三個階段。前兩段,老爺和我工作都忙,外加上下班、休假時間不同,有時還長時間各自出差,總歸是「聚少離多」。尤其當了媽媽之後,我工作外所有心思時間都放在孩子身上,老爺則自動「放牛吃草」。

 

沒想到2012年我匆匆遷居小村公婆家,竟變成完全放下孩子、卻每天陪在老爺身邊。當時向來能吃能睡耐寒耐勞、牛一般的老爺竟突發重病,同時年邁公婆也開始需要人照料生活了。

 

自認識老爺以來,不曾像近年這樣「密集相處」。除了要適應小村環境和公婆生活作息外,想到和老爺一天到晚相聚,心裡難免也有點壓力。老爺一向大而化之,而我卻好講究居家細節,過去「離多」還有個緩衝,這下不知道彼此會遭遇什麼樣的新功課。

 

好比有位朋友是典型的「先生娘」,雍容華貴又精明幹練,先生婚後投入開業行醫,她則一直是家政獨裁皇后,就這樣共同穩健持家數十載,豈料先生退休後,兩人竟開始「全方位」生活戰爭,最後先生自己搞個小廚房,堅持不吃她煮的東西,給深以廚藝自豪的她一記悶棍,內傷很重。

 

還好老爺先是困於養病,後來忙於農事,對我管家的種種「苛政」只能一逕欣然笑納,而我也在諸多無奈與折騰間,慢慢嚐到放寬標準的甜頭,雖至今猶「德政未滿」,但也不再「猛於虎」了。

 

特別是,經歷過死別威脅和病苦磨難,好像把婚姻推向另一個階段,以往斤斤計較彼此的什麼個性品味…,如今看來再也沒那麼要緊。當年和你立下婚約的那個人,其實是你最主要的「緊急聯絡人」,是能在你生死關頭簽署醫療同意文件或自願放棄的人,也是那個淪落失能窘境時,所有親友中,你可能交託最深而尷尬最少的人。

 

平常日子裡不太會感受這種「生命共同體」的夥伴關係,走到這裡,特別明白所謂夫妻不只是情愛,更是一份恩義。  

 

然而,即使是恩義,也不宜強求、無可仗勢,更不能視之為理所當然,畢竟把婚姻當負累、避之唯恐不及的,也大有人在。只能說夫妻像相約一輩子共同經營家庭的「同事」,這位同事要一起溝通作戰的,其實比一般同事多太多啊!

圖片提供:
夏瑞紅

夏瑞紅

夏瑞紅

文章 56

一個女生,從小莫名自命不凡, 但其實只是平凡地生長於台灣小島。 在報社上班二十餘年,寫過幾本書,也當了媽媽, 我行我素,似乎對自己滿有把握。 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那年遷居農村, 才發現一切突然歸零, 人生得回頭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