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疫情之中,翻頁即可散策一遊——疫情下的六本書單
by 馬欣這樣聽著忽遠忽近的病例數字,感覺實際又不實際,彷彿只有一門之隔。這時日一長,盹盹醒醒中,我們這才發現吹了一年的北風破門而入,讓我們從集體不安穩的夢中這樣醒了過來。
這波疫情來得突然,即使人們在家上班,但案子難免延宕,無法預測未來兩三個月即將如何。心情的波動在所難免。包括我這個已經習慣繭居寫作的人,但感到心情的浮動。從之前的山雨欲來,到現在的充滿未知。
大概這樣的居家防疫的日子久了,也慢慢感覺很迷幻了,大概是以前可以把我拉出薄繭的友人也都必須宅化了,使得我的薄繭突然變得很具象。畢竟自願當個宅在家工作與不能出門是兩回事。但在身體倍受威脅的情況下,就是怕心靈也感染疫情之惶惶。
於是周圍的人開始學習各種心定,把日常感再喚醒一般。不是因為閒了,而是因為心怕閒置多想。我看著同溫層開始做菜,嘗試做各種能靜心的事。這段時間,我碼著字也啃字。從小,我就覺得我讀書像用啃食的,把字句咬著咬著心就飽了。或許因為上課不專心,我讀閒書時總是狼吞虎嚥。
最近常拿起的是日本作家櫻木紫乃的《二人生活》,不同於她之前改編成電影的那本《皇家賓館》,以一殘破的建築物標示了「皇家」這快掉下來Motel招牌,那刻意打造成人造樂園的賓館廢棄後,吸引了一對情侶在那廢墟中拍攝裸體寫真。
在原本最豪華的套房,還有著過去的塵埃,以及天鵝絨沙發上的菸洞,充滿了塑膠味的地方,兩人拍照與做愛,並做了各取所需的角色代入。以女子的身體意識來化解著男人的焦慮,流淌著官能小說的美感。其賓館如同虛設的廢棄,更充滿著日本20世紀末繁盛之後的殘骸感。
而《二人生活》則更適合防疫時看,一對平凡夫婦,中年各自承受著娘家與婆家的負擔,對電影懷抱熱情的丈夫信好收入不穩定,在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時,兩人以一起下廚的片刻來修補著破碎的現實,儘管只是暫時。其中描述信好與失智母親的相處是一絕。母親已忘記他的近況,他像男孩一樣羞慚地說著與妻子如何認識,又提到是被老婆養的窘境。每次見面,他都不知他老媽當時正是哪個時期,於是總是揣摩著同時與老媽又重溫一次過去。時而親、時而疏的中年之愁,即使跟家人也是如此。
這本書的動人在於它寫閒常寫得有滋味,將那惘惘擋在外面,又讓惘惘更具象之感。
人到中年,很多理所當然的總是倏忽一變。如我們的今朝今日。於是我翻起平路的《間隙》,她以散文寫著她病後的領悟。內文她提到古崎潤一郎《春琴抄》隱喻的美與無常,也寫到千利休這茶道祖師曾說:「盛開的花是不能用做插花的。」花在瓶中,通常只插一枝,而且是含苞的。平路由此感受到美與無常的一體。
她這番領悟讓人想起另一本書《侘寂》,輕而巧的一本書點出古老智慧,其中寫著:「充滿窮苦困乏的現實世界是『虛』,在安住之境自由自在、客觀投射自我的才是『實』。」只可惜我們現在太習慣手指一滑,點出另一頭的鏡花水月與是非紛擾,因此活得既虛且浮,看自己如撈月一般不確實。
講到科技所創造的鏡花水月,作家伊格言最近的著作《零度分離》,以科技的烏托邦來挖掘出人心的蟲洞。他這本台灣少見的科幻小說。小說設定在23世紀,AI與生化人已被分類成次等生物。人類的慾望卻還是原始的,發明了「夢境播放器」由大數據主導的虛擬情境取代了人的潛意識。那時的邪教仍然興盛,發明了各種填補慾望的技術,包括虛擬偶像、造夢的進化等,卻更加無法消除人此生心在牢籠的困境。伊格言的這本看科技已猶如彼岸花的幽冥之境,人類無法克制自毀的慾望。其縝密的邏輯,有如之前看劉慈欣寫的《三體》一樣過癮。
木原音瀨的《弒子村》以文筆畫出一個跳脫現代的魔幻世界,頗有日本怪談的興味,彷彿跨越了什麼結界。一名記者因採訪過程遇大雨,借宿在古宅,因而看到了超現實的詭異景象。甚至爬梳出當年接生婆殺嬰事件與「弒子村」的真相。但其實最深刻的還是其中對於美超脫世俗的追求,即便是別人認為的不正常,都是落了俗,少了純真的心所致。裡面的文采盎然,你幾乎也到了那遙遠的彼方,到達刷新你感官的異境。
這幾本書在這個渴雨,又幾乎置身於一種災難感的超現實生活中。你可以慢慢地咬著精神的存糧。這世界一時之間可能關住我們,給了我們一個未知的城牆,但心有脫逃之處,翻頁就是一奇景,此時何嘗不可去遠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