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元年,什麼偏見讓現代女性不想當母親?

by  賴芳玉
台灣少子化現象持續擴大,今年首度「生不如死」,也就是連續七個月出生率低於死亡率,有學者稱為「生不如死元年」。言下之意,預言台灣少子、高齡化的人口結構將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

 

也因此少子化被列為國安問題。許多檯面上政治人物對此紛紛提出處方箋,諸如六歲以前國家養,或擴大凍卵的人工生殖補助、或是改善房價問題、或擴大生育津貼及托育政策。這些政策是否對症下藥嗎?過往大多女性非常渴望當母親,現代女性為何不想當母親了?

 

 

現代女性經濟獨立自主,對自己的生活,再也不願意「將就」。
 

一位年輕女性朋友,學經歷上都相當優秀,也許還可以冠上適婚年齡,並且已有多年交往的伴侶,但遲遲不婚也不生。我好奇問她的觀點,她說覺得自己無法想像結婚生子後被束縛的日子,所以不婚也不想生。我問她父母或男友不催促嗎?她笑說催婚也沒用,離父母遠一點就好,也給男友離開的選擇。從她的例子可以看到現代女性不願意將就過日子。不婚不生成為現代女性的新選擇。
 

 

在集體共識下,結婚生子是既定的人生順序,早生貴子也只限於婚禮的祝福。女性很難跳過婚姻,考慮生子。

 

我又問另一位已到中年的單身友人。「妳曾經動過結婚的念頭嗎?」她淡淡地回應:「有。就在生理上即將過了孕育的年齡時,我曾想過結婚。」她的回答來到一個很核心的問題了。「妳覺得結婚才能生子嗎?」我問她。她微愣,似乎沒有想過。「我覺得四十歲以前,自己沒有能力給孩子安定的環境。」也就是婚姻意味著安定。「如今我擺脫別人異樣眼光的成熟與自在,即便沒有婚姻,我也能獨立給孩子安定生活,但可惜生理條件已經不適合孕育了。」她的故事明顯反映出婚姻和孕育子女有密切關聯。

 

現代女性認為即便有婚姻,也沒有信心可以給孩子好的發展,就沒想到生育子女。

 

一位已婚的優秀年輕女性,她的婚姻很穩定,「一開始是因為想要適應婚姻生活再決定,覺得自己要想清楚再決定生小孩。」她認為父母沒有準備好生子,會讓小孩很辛苦,尤其看到許多童年創傷的孩子長大後備極辛苦,所以也就沒有生兒育女的念頭。看來她對於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確保孩子過得好,除了自己的條件外,也包括大環境,簡單說,現代女性已經從早年「優生」,走到「好活」的觀點,希望孩子不僅身體健康,更希望成長中,過著心理健康的生活環境。

 

 

以上三個故事中的女性都是中產階級,而且都是有能力獨立扶養孩子。眼前政治人物所提出凍卵、育兒津貼、國家養的政策、顯然對她們毫無誘因。那甚麼才真的可能改變少子化趨勢?

 

政治人物太愛「撒錢」的紅包政策了,誤以為撒錢,人民最有感,然而現在生子已不是早年的生存議題,而是發展議題,再多的津貼也無法解決人民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例如嬰兒潮就是發生在最貧窮的年代,政府不需要補助也是增產報國。

 

中研院今年提出一份相當關鍵的報告,「晚婚以至於終身未婚且未育,才是促成台灣在後工業化時期生育率持續探底的主要原因。」簡單說,晚婚、結婚率下降和少子化的曲線成正比。倘若遮斷婚姻和生子的連動性,是否就有可能改變趨勢?

 

 

台灣的婚外生育率在2017 年只有3.78%,這和已開發國家諸如北歐和法國高達六成,德國的35%相比,台灣婚外生子率非常低。在亞洲,台灣女性對於婚姻觀點,明顯較為解放,社會對所謂熟齡未婚的女人逐漸相對友善,即便不夠友善,就如前所提幾位不婚的女性,她們也有能力不受影響。但對於婚外生子這件事,或因婚姻不穩造成單親小孩,她們確實是有疑慮,這個疑慮是站在小孩立場,即便不是母親,也依然是一個母親觀點。

 

柯文哲市長曾在四年前提出一個國家30歲以上未婚女性,如佔三成以上,應當國安問題處理,引起議論。近日我在節目專訪時,追問市長一個觀點:「你認為未婚不能生子嗎?如果未婚也能生子,是否就不會是國安?」柯市長說:「那不很麻煩嗎?事情大條了。…我的腦袋有點舊,我覺得還是要正常。」柯市長的論點,完全反映我們對婚外生子的觀點,結婚生子才是「正常」的,當然這也應證中研院的報告。不僅如此,人工生殖法也只限於婚姻中的夫妻,倘若離婚,也要銷毀人工生殖形成的胚胎,法律認證婚外生子的「不合格」地位。

 

 

目前在女性團體的努力下,離婚日漸去汙名化,鬆動單親小孩和「弱勢」的直覺式連結,畢竟沒有一個母親想要讓自己孩子變成眾人眼中的「弱勢」。倘若我們接受離婚的單親子女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型態,那麼「婚外子女」,是否也可能擺脫傳統「私生子」直觀式的污名,並認為這也是「正常」?

 

簡單說,現代許多女性依然想要當個母親,只是不想要婚姻,或不穩定的婚姻而已。如果台灣社會文化及法案都能鬆綁婚外生子的觀點及相關規定,或許才能真正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同場加映

生產的亮面與暗面

無薪嬌妻沒想過的離婚困境

袁瓊瓊:女性有沒有「不成為生育機器」的自主權?

從產科到立院,談生產,林靜儀的溫柔熱辣燙

圖片提供:
unsplash.com

賴芳玉

賴芳玉

文章 28

提倡兩性平權的公益律師,在為弱勢婦女提供法律協助的過程中,看見性別觀點的不平衡,時常導致社會輿論及判決方向忽略女性處境。「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究竟法律有沒有性別之分?她要以女性視角,點出司法中的性別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