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代溝(系列之44)

by  夏瑞紅

從前服務於媒體時,因個人興趣關係,我常參加討論農業問題的活動,也不時拜訪一些年輕世代小農組織。那時我渴望確切了解返鄉務農遭遇的困難,痴心盼望能透過媒體力量,為台灣農業轉型提供一份助力。
 

雖然好像做了些事,但如今回顧,怎覺得卻只像孩子認真鼓脹起臉,對著空中一口氣吹出長串彩色泡沫?那些泡沫落在田地上,連一點聲息都沒。
 

那時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那些皮膚曬得黝黑,或像荒野浪人、或帶著文青氣質的新手農夫們,幾乎異口同聲提到,身體的辛勞和過渡期的經濟拮据,他們早有心理準備,真正難以承受的壓力反而來自上一輩。
 

有人被老人家怒斥:「你不出去打拚,回來做什麼?要種田當初何必花錢給你上大學?」
 

也有人因為與老人家耕作觀念不同而衝突不斷。這些農事周邊的人事、家事,竟是許多人最感無奈、氣餒的原因。
 

當時我想,有這麼嚴重嗎?父母當然都會擔憂子女生活,只要做出成績讓父母放心,父母終究還是會支持的。
 

後來實際回歸農村後,我才知道,「想當然耳」常把世界理論化、也把問題簡單化了。
 


 

以小村來說,村裡老農們從小一起種田,他們從最原始人力耕作開始,經歷過機械化和農藥化肥的產能革命,到現在又與一個代耕、代割和代銷的工作網絡互依共生,叫他們放棄「慣行農法」、別用除草劑殺蟲劑化學肥料,改成什麼「友善土地」、「精耕永續」,那不只否定他一生的經驗、成就,也等於對抗他背後那個深厚的同儕關係,和已然穩固的支持系統。
 

所以,他們會理直氣壯、甚至有些輕蔑地說:
 

「又不是只有我在噴藥,大家還不都這樣?」
 

「大家都這樣,我們就跟人家一樣做,你沒比較行啦!」
 

「藥噴下去,幾點鐘就吸收了了,沒了,哪有那麼嚴重?」
 

「噴重藥、下重肥還怕收冇、賺冇,說什麼都別用?欲笑死人喔?」
 

「啥米有機?全在騙你們這些讀冊仔郎!種作根本冇可能冇用藥啦!」
 

他們知道自由貿易、開放農作物進口勢必衝擊一般本土農業,也意識到童年田裡那些活潑的小生命一個個消失殆盡,只是,他們不想冒險改變,不想做新的投資,甘願繼續埋頭苦幹,「加減賺」就好,等做到真做不下去再說。
 

那麼,不然付他們租金,請他們退休,田就交給年輕人去摸索實驗吧?這樣也不行,因為他們還對過去非常時期突來的「耕者有其田」政策戒慎恐懼,深怕田租出去會要不回來,或者又被充公、轉讓……,總之,田地寧可休耕荒廢領補助,也比出租穩當。
 

所以,年輕人有心認真歸農的大有人在,但他們很可能找不到農地耕作,就算家裡有地,也得很努力跨越和長輩之間的代溝才能起步。
 

近年各媒體報導青壯年新農夫時,似乎必配一張公式照片──由高處俯看主角穿著氣質棉布衣(有時還紮頭巾),手上捧舉著鮮潤漂亮的農作物,仰頭給鏡頭一個非常陽光的笑顏,背景則是一片田園綠意盎然(有時還佈置一些「很文藝」的木桌木椅,和「很慢活」的手工杯盤、可愛雜貨),讓人簡直聞到泥土與青草的芬芳,看起來真是好清新、好「療癒」、又好「小確幸」!
 

但是,如果只懷著這般憧憬去務農,遇到的困難怕只會更多。
 

畢竟務農不是辦「田園趴」,不一定有這樣美好的光景,即使有,那也是無數不為人知的勞力心力與時間所換得的片刻。
 

關於回歸農村,我自己一開始也抱著大好計畫躍躍欲試,雖沒妄圖賺錢,但已把日常果菜高比例自給自足設為「初階目標」。然而,老人家上午看你在拔草,心疼你「很笨」,下午就自動去把一整區都噴灑除草劑,諸如此類「意外」層出不窮。幾經挫折,我才知道,該先將目標退回「養地」,而要養地,我還得先耐心彌平那崎嶇的田間代溝呢!
 

圖片提供:
邱勝旺

夏瑞紅

夏瑞紅

文章 56

一個女生,從小莫名自命不凡, 但其實只是平凡地生長於台灣小島。 在報社上班二十餘年,寫過幾本書,也當了媽媽, 我行我素,似乎對自己滿有把握。 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那年遷居農村, 才發現一切突然歸零, 人生得回頭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