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鬧哄哄的獨處吧

by  馬欣

過年時的台北其實有種特別的美感,每年到這時節通常是雨天,冷冷地呼著氣,甩開了那些過年前過度喧嘩的紅艷艷,此時突然清靜了下來,這個城市終於變得比較沒這樣焦慮,盪著水氣,跟你一起呆征,此時不妨拿本書,告別時間的廝殺,真正靜下心來休個假。

 

其實講過年,生性暗黑系的我實在不在行,一說到過年這件事,我就會沒來由的腰痠背痛,其實我小時候似乎有說過跟小丸子差不多類似的話。某一集中,當她媽媽要她過年大掃除時,她抗議說:「為什麼?又不是我要過年,是『新年』自己要來的。」當時看得我如獲知音,點頭如搗蒜。

 

無論過年前趕工的焦慮、採買的焦慮、滿街的塞車,最可怕的是農曆年前,各大小賣場放的音樂、以及跟往年差不多親戚的話語、不想打開看電視像重播去年一般綜藝節目,四面八方來的雜訊,讓人下意識進入一種莫名的淺眠狀態。放多少天的假,就如同打了多久的瞌睡,而且還是坐在凳子上打的那種,因為表面上還是要顯得亢奮的,於是醒來也帶著濃厚的睡意,路過的公路休息站也像突然被驚醒的獸,打著陳年的呵欠迎接著客人,整個城市飄散著一股濃濃的睡意,有時候會被炮竹聲驚醒幾秒這樣。

 

寫到這裡,大家腦海可能會浮現蛋黃哥的樣子,但我有個問題是,就算是放九天大假,除非離開台北,不然我平常工作上的「強迫症」狀態還是會持續攻擊我,於是對我而言,最合理的放鬆除了看恐怖驚悚片外(比方異形爬出來時,真的嚇到很放空,看到後來它就萌如後院的寵物),不然就是拿著本書讀,盡量不要一天又一天地廢下去。

 

 

不然就趁這城市鬧空城計時,不斷地走著,過年時的台北其實有種特別的美感,每年到這時節通常是雨天,冷冷地呼著氣,甩開了那些過年前過度喧嘩的紅艷艷,以及各種夾帶警告語氣的廣告,此時突然清靜了下來,這個城市終於變得比較沒這樣焦慮,盪著水氣,跟你一起呆征,如同跑了一整年馬拉松的忙裡忙出,一旦到了終點線,就鬆鬆地浸在日子的水裡,此時的「日子」又不是像平日快速的流動,而是更接近一汪潭水,靜幽幽的慢,彷彿回到童年的日子,每一天都有漫長的白晝,不像成人,不經意的一抬頭,天就黑了。

 

在過農曆年時,抓時間獨處快走,成為我這幾年過年的確幸,因為那空氣被水洗過般,你幾乎可以聞到行道樹的綠蔭氣味。像偷來的好時光,你不用窩在自己的小房間,而是在大街小弄中大辣辣的「獨處」。對獨處上癮的我,其實一開始愛看書就是因為農曆年,避免可以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或是出去商場擠來擠去,只要你手上有本書,通常可以迴避一些尷尬的時刻,畢竟人還在昏睡狀態,社交可是會用上百分百的體力與腦力(對我來說啦)。

 

如果妳也跟我一樣孤僻,又不能像我們的臉友們通通跑到日本打卡的話,我在此列出「新年書單」,讓你能馬上從瞌睡中清醒,回到小時候爸媽關燈後,妳還在棉被中偷看書的興致。

 

1. 《閣樓上的小花》-是的!這本我青少年時看到很驚悚的書又再度出版了!這本美國南方的歌德羅曼史,讓讀者跟著女主角,從美好的童年進入暗無天地的閣樓中,而推她一把的竟然不是別人,而是她最相信的母親。這本書把女性心中的幽微處,描述的絲絲入扣,父權封建的陰影仍然宰制社會,因此一個母親始終無法從她的「少女情結」脫身,為了當一個自己夢想中的女性,社會夢寐以求的美麗標本,不惜犧牲自己子女的人生。這本書影響了後來寫出《控制》的吉莉安.弗林。

 

2. 《幻之光》-這本小說是電影《幻之光》的原作。宮本輝的文字帶你進入一個無法脫身的「異境」,全然轉換過農曆年的紅咚咚,而引你進入滿是冰雪的邊陲地帶,偏遠的海邊小鎮,鎮上的人與那片土地都被遺忘似的活著,極其淒冷的呼救聲,一說出來就消失在冰天雪地裡,是這樣不能多想的過日子,但其文字冷靜的旁觀著,讓你見證殘酷的本態,用詞遣字卻美得如其書名-幻之光。

 

3. 《賓士先生》-過年是最適合讀推理小說的,這本是史蒂芬.金的作品,但少了些不可解的靈異情節,而是更貼近社會貧富差距現狀下,各種人心孳所生出的不同心魔,雖然在寫美國現況,但跟日、韓、台灣經濟景況相呼應,打工族的生態,與不可逆的時代風向,無論是退休的警探,還是壯年的兇手,都一起被捲進這波經濟風暴所造成的犯罪行為中。

 

4. 《史托納》-由主角史托納的人生來看知識分子的熱血與冷漠相生相長,從機智的對話交鋒中,你也可以看出當代文青的困局,同時帶出豪門閨秀籠中鳥的情結,鋒利的筆卻帶出人性關懷的溫度。

 

5. 《人的條件》-如果過年時想要好好補腦的話,推薦當代哲學家漢娜.鄂蘭的作品《人的條件》,當中對資本主義走到後期時會發生的社會演變,這本1958年的書,卻清楚地預言了我們當代社會的處境,強大的哲學思辯力,與對人性、政治與經濟的清晰觀察,無疑是這混亂年代中的當頭棒喝。

 

 

馬欣

馬欣

文章 80

在娛樂線工作二十年,持續觀察樂壇動態與採訪樂界人士。曾擔任金曲獎、海洋音樂祭評審等,文化評論與專欄文字散見於《中國時報》、《GQ》、《VOGUE》、MTV中文音樂網等媒體。著有《反派的力量》,對閱讀、音樂、電影有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