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X女性插畫家 博物館裡,人與人的情誼是最珍貴的作品—旅英插畫家RedLouise

非常木蘭為支持女性創作,邀請Louise回顧自己的背景及創作歷程,以「與心目中的木蘭相遇」為題,創作一幅作品。

去倫敦上插畫課」是插畫家洪如意,為了紀錄在英國學習插畫的過程及心得所建立的版面,從大學到研究所畢業筆耕不輟,此份堅持是想勉勵自己在異鄉的每一天都用心體會和學習。

 

如今踏上博物館教育之路的如意,在溫布頓的地區型博物館服務,以版畫課程連結人們與社區的情誼,工作坊成為打破藩籬的體驗,博物館不僅從典藏的殿台走下,更邀請人們走入並創作藝術,當中的情感互動更完整了博物館「將珍貴之物典藏」的意義,令她體認到:「一起經歷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歷史與典藏的一部分。」

溫布頓博物館內部。

非常木蘭為支持女性創作,邀請Louise回顧自己的背景及創作歷程,以「與心目中的木蘭相遇」為題,創作一幅作品。

 

 

短訪文字Q&A

【第一部:我是RedLouise,以文字記錄我的英國插畫經驗】

 

Q1:當初為何開始「去倫敦上插畫課」的分享呢?

 

A1:「文字不是我最擅長的,一開始創立粉專,是想讓親朋好友知道我在英國學什麼,讓他們放心,畢竟「插畫系」聽起來很抽象。隨著篇數增加,開始收到想來英國追插畫夢朋友的關注,一種使命感就產生。

 

國際學生很容易在西方教育下感到迷茫與衝擊,藉由文字讓自己靜下來,復盤課程做出總結與感想。反思是學習與成長的精髓,為後來走插畫藝術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礎。」

 

Q2:為非常木蘭創作的作品中,出現有著逐夢寓意的「流星雨」,請分享你的追夢哲學。

 

A2:「前陣子看了人生中第一場流星雨,內心很澎湃!這幅有著「離家追夢」寓意的作品,本想延續非常木蘭主視覺的早晨,但旅遊回來,決定改為夜晚,這更符合真實的我,喜歡在大家睡著時創作,世界很安靜,心也很靜。

 

對於夢想我會主動出擊,但不會強迫一定要跨出舒適圈,而是在能力可及處,透過不同經歷去慢慢壯大自己。

 

 

旅伴說我很容易滿足,才剛到登山口,我已經覺得好美好幸福了,對我來說正在做的事不論大小都很珍貴,夢想也是如此,滿足感與成就感取決於當下跟誰一起經歷,以及自己被需要、被認可的程度。」

 

Q3:作品以「衝浪女子」呈現,代表以「衝」開創未來,途中是否有時間與經過的「迷茫」相處嗎?

 

A3:「離家後可以按部就班地生活,但我選擇用「衝」的,刺激又迷茫地開創一條未知但自由的路。2018年,第一次一人飛行十五小時,拉著數十公斤的家當來到英國。入境時已經很晚,叫車去連名字都念不出來的學生宿舍,還出了小車禍,過程很刺激。儘管我沒衝過浪,還是個山派人,喜歡被大樹包圍的感覺,但藝術創作最神奇的是可以實現想像。我想像中的衝浪,前行過程能感受刺激的起伏,必須用意志、專注力與全身的力量去和大海融為一體,摔倒後若不努力爬起來可能會被吞噬。

印版畫的Louise。

在英國可以迷茫,但不能太久,有太多現實因素,比如說隨時都在倒數計時的簽證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我與迷茫相處的方式就是以不偏離夢想軌道的方向去摸索,而衝浪有很多種姿勢,滑水就是等浪與追浪的過程。」

 

Q4:畫面中女子從盡頭的家衝出,使作品有著「異鄉與家」的濃厚寓意,鄉愁是否成為Louise的創作靈感?

 

A4:「這幅作品主角回歸為自己或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原生家庭作為出發點,去探索世界。因為我來了遙遠的地方,接處不同人事物,價值觀及性格有所改變,我離「家」的起點越來越遠。

 

台灣成長佔據人生絕大部分,小時候家人很忙,我們幾乎沒有好好認識這塊土地。到了陌生的英國,一開始有新鮮感與滿滿的抱負支撐,但過了幾年,意識到自己在異鄉同時離家越來越遠,與其說「重量」,更像「懸在空中」,人都需要歸屬感的。

 

我不敢說這股「失重感」直接成為了靈感,可能是想彌補的心境,冥冥之中把我推向了英國地區文化遺產和社區營造的產業,透過深入的閱讀與接觸一個地區的人事物,用我的藝術專長與他們共同發揚與傳承地區歷史,我覺得很踏實很有力量。」

 

【第二部:進入社區博物館,用愛打破背景格差】

 

Q1:Louise服務於英國溫布頓的社區博物館,挖掘地方文化並以藝術回饋於社區,妳是如何融入群體,並與地方建立起「親密的」連結呢?

溫布頓博物館建築。

A1:一開始除了想實踐碩士論文中的理論研究,更想要找離校後可以施展長才的地方,那時讀了《社會參與藝術的十個關鍵概念》深受啟發,決定專題要深入一個社區,成為社區發展的一部分。

 

當時論文指導教授提起「博物館教育」,命運也安排我到位於溫布頓,一個充滿愛的博物館。我感到很幸運,這是間百年來由志工運營的小型地區歷史博物館,大家的關係很平等,提出的想法會被重視與支持,儘管完全倚賴捐款和少許補助,但我們很自由。

在博物館服務了一陣,我發現多年來這裡竟沒有著作講述這群志工的故事。一群小人物,默默地付出時間與專業,沒有志工就沒有博物館。所以我決定從幾位熟悉的志工開始深入訪談,聊背景、家庭、來當志工的心得與願景。我逐漸喜歡上這個舒服且皆是女性的空間,我們聊「家」與「在家的感受」,並為她們創作肖像插畫作為書籍封面。這個計畫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她們把我當女兒和孫女來關照。

左二為Louise,與博物館同事合照。

Q2:Louise在博物館開設版畫課程,旨在協助居民感受自身與社區的社會連結,請形容主要參與課程的對象。

 

A2:博物館作為一個安全開放的空間,我們接觸到的參訪團體很多元,其中難民與政治庇護者,以及成年中重度學習障礙者於我是震撼教育,兩者皆從未遇過,感性的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要專業,不能陷入情緒。

 

Q3:對Louise來說共情的危險是什麼?

 

A3:上學時,一堂名為「藝術、關懷與修護」(Care& Repair)的課提到,最忌諱的就是預設立場,沒有經過具體調查,基於感性去臆測特定族群需要什麼,或者改變自己與之相處和交流的方式,某種層面上,雙方的關係已不平等,這極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我覺得這是從事教育有挑戰性的地方,認識了專注於各年齡層的教育人員,給我很多建議。「去倫敦上插畫課」的分享,成了很好的梳理、消化和反思方式。

 

Q4:請分享版畫課程如何進行?

 

A4:難民與政治庇護者來英國的時間不一,無法順利用英文交流,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感官的體驗。準備了豐富的茶點作為歡迎與破冰儀式,之後館藏保育員在桌上擺放了可以用手觸碰、敲打與觀察的羅馬陶器遺跡,帶著大家一起推敲器皿原本的用途。比如說油亮亮的陶器極有可能是油壺。延續著感官與「食」的主題,我的版畫工作坊邀請大家創作出自己想念的食物或者想分享的食譜,運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雜糧製作紋理,再印製到紙上。

 

 

 

食物是大家最熟悉的,儘管有語言能力的限制,但能讓他們安心表達自己,比手畫腳、用單字拼湊出句子以及用翻譯軟體介紹自己的創作時,這個工作坊的意義已經達成。流程還包括,針對溫布頓歷史上女性政治運動家故事的精彩導覽;介紹能讓他們更快融入社群的免費資源;不同文化的春日慶典食物的討論。

 

Q5:Louise在課程中給予和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A5:這個難民與政治庇護團體,邀請我為他們辦理工作坊的目的很明確,希望活動可以讓她們暫時將生活的苦拋到腦後。她們平時居住在狹小沒有廚房與公共空間的臨時住宅,組織為她們在一個公益劇院安排每週一日的coffee afternoon、文化場所參訪,和一起煮飯活動,這是她們唯一能夠安心的交流、社交、融入群體的機會。幾次後,我提出未來以「專題」作為基礎,希望進行一系列有脈絡的工作坊,讓參與者以受到重視的方法表達自己。

 

 

學習障礙者則是讓我意識到,比起工作坊內容,我應花更多心力去理解每個群體的核心需求。那天我設計了自認豐富的版畫工作坊,異想天開提了一起做動畫的想法,結果參與者連一個圓都畫不好。我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心情複雜、自責的同時,告訴自己得臨機應變,最後把一個步驟拆成十個,複雜的部分全數捨去,只求有印製,幸好工作坊很成功,大家臉上掛滿笑容。

 

透過工作坊我觀察到,版畫不是一個能馬上上手的媒材,需經多次的嘗試來學習;但因為很好玩,可以激發參與者的挑戰精神。那種逐漸掌握技法,成功印製出想表達的圖像,再與他人進行技法、主題與畫面的交流,此歷程很療癒,不但能建立自信,過程能與群體產生更深聯繫。

 

 

【第三部:敏銳觀察力,我的藝術創作與環境很有關!】

 

Q1:畫面裡佈滿台灣的原生花卉,為什麼如此呈現?

 

A1:我畫過很多花,想像中的花,形式上的花,英國鄉間小路上的花,但從沒畫過台灣的花。如果把台灣原生特有種花卉比喻成一種精神或是成長過程中滋養,那我要讓它們在畫面中遍地開花,畢竟沒有它們,就不會有勇往直前無後顧之憂的我。而我最喜歡的花,第一是薰衣草,第二是帚石楠(Heather)。

 

 

Q2:Louise對環境及生態相當重視,這份愛可以在許多以自然為題的作品中看到,台灣擁有的豐富生態是否成為妳的敲門磚?

 

A2:國高中時,我熱衷於研究蝴蝶和蛾,同時是台灣紫斑蝶保育學會的志工,深深地影響了我之後的創作。英國是「鱗翅目」相比台灣少的國家,因此我跟朋友們講紫斑蝶南北遷徙的故事,還有在高速公路為牠們築起的「蝶道」,分享這些讓我覺得有意義又驕傲。

 

Q3:在英國擔任環境志工,這個經驗如何回饋到Louise的創作?

 

A3:一開始會加入溫布頓當地的環境志工,是因為上班的路上會經過一條有陽光灑下,彷彿通往天堂的小徑,其實目的地是1140英畝大的公共綠地。之前對於環保都是從一個大方向切入,比如說繪製出一片祥和的授粉場景來表現生物多樣性這個概念;然而,我一直在思考,藝術創作要怎麼發揮更大的作用,或許從自身出發,專注於一個特定場域,去理解它的歷史人與土地的關係、其中的生態環境、制定的保育措施,等等,透過與其他環境志工還有保育員交流,我能更有脈絡地了解藝術設計可以投入的部分。

(左圖)在Wimbledon Common當環境志工。/(右圖)溫布頓綠地寫生。

Q4:藝術倡議如何鼓勵大眾投入環境保育呢?

 

A4:溫布頓公共綠地有著倫敦最大的沼澤保育基地,這個生態系現代的保育方式是「砍樹」。很多遊客看到砍樹行為會投以異樣眼光,以往我也覺得只有種樹才是為環境努力,此經驗我學到每個生態環境都有屬於自己的保育方式,這也成為我作品的宗旨,希望可以鼓勵大家,從住家旁邊的那塊公園綠地,與環境對話,唯有深刻認識與理解,才知道如何愛護。

 

RedLouise

FB:去倫敦上插畫課

IG:搜尋「@redlouise_illustration

圖片提供:
Lou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