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地方進行式 布袋,濱海漁村的生活百景
非常木蘭X小日子:開箱地方進行式
把車停放在海風長堤旁,隔著漁港相望的彩虹屋是近年布袋港的指標景點,老樓房被漆上豔紅、鵝黃、青草綠和濃淡不一的藍,高高低低的屋舍像是躍動的彩色音符,與隨著波瀾蕩漾的膠筏相映成趣,猶如莫札特C 大調第16 號鋼琴奏鳴曲流瀉的輕快節奏。
嘉義縣布袋鎮位在嘉南平原的西南邊,是臺灣西部海線上的傳統漁港聚落。清晨漁火點點,漁夫出海捕魚的漁獲成為拍賣市場的水產寵兒;同時也會流入布袋漁港觀光魚市,生猛肥腴的海味一字排開,魚販「喊魚」兜售氣勢驚人,吸引不少家庭散客前來採買第一手的鮮美。料理人有在此揀選食材的餘裕,食客也能自在享有一肚子的鮮甜,周圍海鮮餐廳林立,口慾貪饞的眾生在此大動筷箸,收攏盤中甘旨。
另一方面,布袋的養殖產業發達,盛產牡蠣、虱目魚、白蝦和文蛤,入冬後也有烏魚子產季。近年隨著食農教育的意識高漲,地方業者開始在觀光休閒產業加入體驗活動,也講究善用當地食材激盪出多樣性的創新美味,減少食材碳足跡。期待民眾布袋旅程結束後,腦海裡依然記得被海水餵養的珍貴產物,以及在水波粼粼背後,靠天吃飯的漁村生活百景。
布袋地方生活地圖
- 好美船屋:內有海洋主題彩繪,並提供海鮮風味餐、食農教育體驗和低溫宅配,以推廣雲嘉南農漁產品。
- 好美里3D 彩繪村:藝術家與在地居民共同打造的一系列錯視壁畫。
- 好美里防風林:攝影師在網路分享一系列天空之鏡的照片而聲名大噪。當地居民長年投入築籬擋沙與木麻黃、粿葉樹和林投等植樹行動,創造留住沙灘的地方永續。
- 高跟鞋教堂:大型裝置藝術造景,是為紀念過往在臺灣西南沿海罹患烏腳病,被迫接受截肢命運的女孩。
- 布袋小確幸海灘:小而美的祕境沙灘,靜謐氛圍吸引許多人在此觀賞夕陽美景。
- 布袋嘉應廟:地方百年信仰中心,每逢祈安建醮,會舉行燒王船祭儀。每週日廟埕會有布袋夜市。
- 布袋觀光魚市:遊客採買新鮮海產的熱門聚集地,攤販商家會大張旗鼓地標示品項、時價、適合的烹調方式和鼓譟標語。周圍也有海鮮餐廳聚集。
- 村上桃貴烘焙坊:從夜市起家的臺式烘焙新秀,烏魚子蛋黃酥很受歡迎。
- 布袋北堤:每日公告海象狀況,特定時間開放給一般民眾的友善垂釣區。可以看到沿岸的蚵棚景觀。
跟著好美船屋挖蛤蜊,用鮮甜記得布袋風土
布袋的好美里古稱魍港,地理位置在八掌溪與龍宮溪匯入臺灣海峽的出海口。這裡是河口淤積的沙洲地形,水質因淡海水交界而富含浮游生物和矽藻,恰好是文蛤主要的攝食來源,因此孕育出品質優良的文蛤。當地耆老甚至說過一句話:「如果不是這一顆文蛤,好美里早就散庄了⋯⋯。」一言道盡傳統漁村人口外移嚴重的現實,村民仰賴文蛤養殖撐起家計。
為了永續好美里的經濟命脈,近年當地採用生態友善的循環養殖方式。魚塭最下層是躲在泥沙的文蛤,並在同一個池養殖虱目魚和白蝦。虱目魚扮演幫助吃掉大型藻類的工作魚角色,避免藻類過度覆蓋導致文蛤缺氧;白蝦則負責清除飼料殘渣和貝類,維護水質環境。
走入船舶造型的好美船屋,四處充滿以海洋主題為裝飾的 3D 立體彩繪,供遊客拍照留念。館內販售種類多樣的農漁產品,提供冷凍低溫宅配或現場封箱服務,讓遊客能將雲嘉南的地方特產帶回家。
負責人鄭怡雯外號「蛤蜊娘」,原本在臺北從事貿易工作,為了減輕年邁公公在文蛤養殖事業上的勞累而決定返鄉分擔。然而傳統漁村的保守觀念,讓鄭怡雯倍感挫折,於是她先加入 3D 彩繪匠師曾進成的團隊工作,重回職場。
2020 年,曾進成計畫退休,鄭怡雯擔憂自己再次成為無業遊民,於是回想當初返回好美里的初衷,文蛤事業的念頭再次浮現。鄭怡雯邀請曾進成與其他股東合資,共同創立好美農漁產。鄭怡雯坦承創業初期的焦慮:「剛起步時默默無名,連續三個月沒有接到任何訂單。連內部團隊都來說,再這樣下去資金不知還能撐到哪個月?」
困境成為努力突破的動力,鄭怡雯帶領好美船屋積極籌備魚塭觀光,並研發自有品牌的特色產品,例如蛤蜊 XO 醬、虱目魚滷肉燥和蛤蜊麥糙粥等。遊客來到好美里,可以向好美船屋預訂遊程,包括前往潮間帶挖蛤蜊、製作虱目魚丸、釣魚、生態導覽和用中藥材醬醃蛤蜊,透過一系列的在地體驗記得布袋風土。
假日限定供應的「超級想見麵」,湯頭加入一斤蛤蜊熬煮,搭配無刺虱目魚、魚丸、虱目魚香腸、白蝦、當季蔬菜,以及好美里用蚵殼粉和紅蘿蔔飼養的雞所下的土雞蛋。鄭怡雯表示:「我們不斷強調虱目魚、文蛤與布袋的關係,告訴大家好美船屋代表的就是在地與低碳。」他不僅推動了群眾對好美里的印象,也開創了與文蛤相伴的第二人生。
村上桃貴烘焙坊:讓麵包成為家鄉滋味的載體
漫長工時是麵包職人們的日常。雖然村上桃貴烘焙坊主要經營夜市和訂單生意,但工作日仍需在早上六點半開始一天的作業。明昌與孟芬首先製作麵團,等待三次發酵完成後進行捏製塑形,接著進行數百顆麵包的烘烤。這些過程幾乎無縫接軌,緊接著就是發車到夜市出攤的籌備時間。
他們與烘焙的緣分是隨著成長而逐漸累積。夫妻倆都曾就讀食品加工科,但孟芬選擇了營養學系,畢業後在藥局工作;而明昌最初對中式料理感興趣。大學半工半讀期間,加入了一個西點製作團隊,協助製作知名連鎖餐飲的麵包,系統化學習並累積實戰經驗,逐日顛覆他對烘焙的想像,成為精進的動力。
婚後,夫妻決定一起創業,考量到專業烤箱需要足夠的空間,加上離鄉多年也想趁機回嘉義,因此選擇在孟芬老家的一樓創業。明昌笑言,在都市的技藝累積幾乎用不上,畢竟鄉下的長輩習慣臺式甜麵包,偏好鬆軟、富有彈性的口感,與過往製作的歐式麵包截然不同。
曾經也有長輩建議直接批發工廠麵包,不用辛苦製作,又能降低原物料成本。但兩人認為確保產品品質是創業的基本要素,於是慢慢從夜市的販售經驗學習,將自家麵包調整成地方普遍接受的口味。
有次他們抓緊講座機會,當面請教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得到了將家鄉食材融合麵包的指點,於是開始嘗試將地方物產融入內餡。選用布袋洲南鹽場海鹽製作的鹽花奶油捲,是村上桃貴第一個成功作品。接著孟芬建議試驗明昌家鄉義竹所盛產的桑椹,接續誕生了大受好評的桑椹奶油乳酪和桑椹藍莓貝果。
如今逢年過節,村上桃貴烘焙坊的烏金酥經常一物難求。他們與推廣無毒水產養殖的邱家兄弟合作,反覆測試烏魚子與紅豆沙餡的黃金比例,展現出不輸名店的一流食材與技術創新的實力。從地方崛起的村上桃貴烘焙坊,夫妻倆依然堅守在自家廚房,透過作品與市場對話,綻放質樸卻耀眼的光芒。
現在每週仍持續在四個夜市出攤,週三在臺南學甲天仁夜市,週四、五、日分別在布袋太平路、興中市場夜市和嘉應廟前廣場。工作室也會在出攤日的下午三、四點開放,供民眾選購新鮮出爐的麵包。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