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k 現代寧靜哲學 年輕人如何擺脫工作無力感,找到職業熱情?心理師許庭韶解密新世代的無聲抗議

by  許庭韶
工作不應該只是賺錢的手段,對年輕世代來說,找到工作中的意義感是至關重要的。

你最近怎麼這麼安靜,感覺不像以前那麼投入了?」

 

「我感覺工作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反正也不會被看見。」

 

 

在職場中有沒有類似的感覺?當不再相信努力能帶來改變,「安靜離職」和「安靜度假」的現象便悄然而至。這不只是一種工作狀態的變化,背後是深層的無力感與倦怠感。尤其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年輕人,不僅對繁重的工作感到疲憊,更對自身未來的茫然與迷失。

 

對年輕世代來說,工作不再只是賺取薪水的工具,他們渴望做更多讓自己感到有意義的事。然而,現實中無法掌控的壓力和持續的倦怠使得許多人選擇以「安靜離職」和「安靜度假」無聲抗議。

 

什麼是「安靜離職」和「安靜度假」?

 

所謂「安靜離職」指的是員工不再積極投入工作,但並沒有正式離職,決定從埋頭苦幹、全力工作的文化中逃離;「安靜度假」則是指員工在未正式請假的情況下,實質上進行休假活動,以因應高工時、無明確上下班分界,以及「不好意思請假」的狀況。這些現象不僅是對職場倦怠的被動反應,也折射出在職場中隱藏的深層心理問題,像是職業倦怠、內外控點的失衡和自我認同危機。

 

 

(一)職業倦怠(Burnout)

 

當工作壓力無法緩解,持續的疲憊感和情緒低落會逐漸演變為職業倦怠,讓人對工作冷漠和疏離,並且難以找到成就感。當在工作中逐漸失去動力時,會選擇降低工作投入,將精力保留給生活的其他部分來減少壓力源。這種策略看似在短期內減少了壓力,但卻無法有效解決倦怠問題,反而加劇了對工作無力感的深化。

 

(二)內外控點(Locus of Control)

 

心理學中的內外控點理論指的是人們如何看待自己對環境的掌控感。內控點強的人相信自己的行為和努力能夠影響結果,而外控點強的人則傾向認為外界環境決定了結果。在職場中,當年輕世代感覺他們的努力無法帶來期望中的反饋,或工作環境過於嚴苛和無法改變時,就可能逐漸轉向外控點。

 

開始有一種信念:「無論多麼努力工作,我都不會被看見,工作成果也不會受到重視」這樣的想法會不斷加劇無力感。透過降低情感和行為上的投入,來應對這種無法控制環境的感受。這種消極的行為不僅削弱了自我效能感,還讓人們更難以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自我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

 

在進入職場的過程中,年輕人會經歷自我認同危機,許多人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的習性,來不及轉換心態。在學生時代,我們會覺得學校要提供學習的材料,我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拿到成績。

 

然而在職場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個讓人來「學習」的地方,公司給予薪水,需要的是可以貢獻你的專業與時間,這些努力可能會被視為「應該」,而不一定會成為「獎勵」。要開始轉變思考是如何創造個人價值來去匹配職場的要求。

 

從學生時代進入到職場新鮮人,面對角色的轉變。如果心態沒有調整,就很容易對角色定位感到迷茫。透過保持一定的距離,來尋找內心的空間,進行自我探索。

 

如何擺脫無力感,重燃職業熱情?

 

當我們能夠理解這些職業倦怠現象背後可能的原因,就能運用心理學的技巧,重新梳理內在的卡點,找到好的策略方法,來幫助自己重新好好面對職場困境!

 

 

(一)區分「可解決」與「不可解決」

 

面對職場所產生的壓力與心理困擾,首先要做的,是先區分這些問題的本質,現在的擔憂是「可解決的」還是「不可解決」的?人都很容易因為「不可解決」的問題耽誤了「可解決」的問題。當我們有太多的關注點在不可解決的問題,就很容易產生內耗與無力。像是老闆都看不見我、公司體制很不合理…這些都是靠一己之力難以撼動的現況。如果把關注力都放在這些事情,就很容易引發負向無力的循環。

 

因此練習把關注點拉回自己身上,聚焦於「可解決」的問題,像是面對壓力時,我如何做好能量管理計畫、我如何重新評估整個局勢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此,我們面對問題就比較可以有施力點,與重新擁有掌控感。

 

(二)你無法控制環境,但你可以掌控自己的狀態。

 

很多人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如何調節自己的壓力。你可以運用以下的表格,思考如果現在你有3分鐘、10分鐘、1小時、3小時、一天以上的時間,分別可以做什麼活動,來幫助自己充電!

 

請在每個時間段至少寫五個以上的充電計畫!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可以立即評估現在的自己有多少時間,從這張表格隨意挑出一個可以實行的充電方法,快速幫助自己調節能量狀態!填寫完這張表格之後,你可以把它貼在辦公桌面,隨時提醒自己。

(三)每一次倦怠都是重新發現自我的機會。

 

工作不應該只是賺錢的手段,對年輕世代來說,找到工作中的意義感是至關重要的。當人們能夠將工作價值觀和人生目標連結起來時,工作便會成為一個實現自我、充滿熱情的過程。

 

因此我們可以花時間反思自己真正重視的價值觀,並思考如何將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例如,對於喜歡創新的人來說,尋找更多能發揮創意的工作機會會讓他們感到更有意義。對於重視人際關係的人來說,則可以專注於建立和諧的工作氛圍,找到對工作投入的理由。

 

當感覺到倦怠時,也正好是一個很棒的契機,能讓我們有機會向內覺察,更清晰地感知自己的內在需求,進而找到激發動力的源泉!

 

 

改變你對工作的感知,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年輕世代面對工作時缺乏動力,並非不可改變的宿命。無論是「安靜離職」還是「安靜度假」,這些現象背後反映的心理問題,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內心的狀態和需求。每一段職業旅程中,難免會經歷迷茫與挫折,但這些挑戰也正是成長的契機。

 

當我們聚焦於可解決的事情,找到快速調節能量的方式,透過每一次的倦怠感深入發掘內在需求,最終以適合的策略去引發在職業中可以創造的價值。探索自己真正的需求與夢想,我們便能轉化無力感,朝著一條充滿熱情與意義的職業道路前行。

 

當我們不再被動應對工作,而是積極掌控自己的職涯,會發現那些看似困難的挑戰,最終會成為我們成長的養分!

 

圖片提供:
《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許庭韶

許庭韶

文章 2

現職為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所長&韶光心理學苑創辦人,為美國 NLP 大學(NLPU)認證高級導師,同時為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的首席課程顧問。 喜愛心理學、熱愛潛水,嘗試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探索與創造各種美好的可能!擅長潛意識工作、NLP 神經語言學、催眠、解夢、職涯規劃、性諮商與各式卡牌專業培訓,靈活運用不同的路徑,協助人們度過困境活出更好的自己。 經常至各大企業、機構、學校、線上平台開設心理學相關應用課程,一年平均 100 場以上。粉絲專頁搜尋:許庭韶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