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 摩洛哥柏柏爾新年,與女性生命之樹相遇
by 蔡適任若不知何去何從,回頭看看你來自的那方。
──北非柏柏爾諺語
2025年柏柏爾新年(Yennayer)落在1月14日,我恰巧在索維拉(Essaouira)古城,特地跑去舊城區湊熱鬧。

柏柏爾新年,象徵農耕季節開始
柏柏爾傳統中有一部亞馬齊格(Amazigh)曆法,起源可追溯至古埃及時期,爾後吸收羅馬曆法元素,尤重農耕與收穫時節,類似漢人的農曆,與自然和土地的聯繫密不可分。亞馬齊格曆法以公元前950年為元年,亦即具有柏柏爾血統的國王謝尚克一世(Sheshonq I)在古埃及登基那年,新年第一天約落在公曆1月12日至14日之間,象徵著農耕季節的開始,與豐收、家庭團聚以及感恩自然密切相關,此時已被柏柏爾人視為傳統與自身文化表徵,各地皆舉行慶祝活動。
我身為外來異族,不易獲得地方節慶的訊息,據說曾有歡慶新年的遊行隊伍在廣場舉行活動,等我漫步到舊城區,除了人多些,街頭景致與平時並無二致。
我想起熟知所有柏柏爾傳統的伊嫚,年過50的她,在舊城區開了家專賣阿甘油(編按:即摩洛哥堅果油)的小舖子。
今年可是亞馬齊格曆法第2975年呢,我走向她的鋪子,想買瓶阿甘油跟她一塊兒慶祝這將近3,000年的傳統。
轉進巷子,這才發現舖子竟關著!對面的陶器店老闆說她回山上老家過年了。我困惑極了,假日遊客多,正是做生意的大好時機,她怎反而不在呢?
伊嫚的返鄉尋根之旅
過些時日,再次經過伊嫚小舖,探頭一看,呵,熟悉身影正在裡頭忙著,我走進店裡,短暫寒暄後,問她為何回山上過年去了?
她邊將新品上架,說:「我從小在索維拉長大,但我父母都來自高亞特拉斯山上的柏柏爾部落,1956年摩洛哥獨立後,柏柏爾文化長期被忽視甚至打壓,讓柏柏爾人輕視自己的出身。尤其是我母親,想方設法要我更現代化、法國化。我中學一畢業就被父母送到法國讀書,結婚後也在那兒生活,前幾年才回來。回山上跟柏柏爾部族一塊兒過年,對我意義尤其重大。」
我這才知原來伊嫚是「歸國摩僑」,這解釋了她身上的特殊氣質與一口流利法文,「法國生活那麼好,妳為什麼回來?」雖自覺失禮,還是忍不住問了句。
「為了尋找自己的根呀。」
伊嫚將空了的紙箱搬到後頭儲藏室,在我期待的目光下,緩緩說起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媽媽想把她教育成法國人,偏偏她很喜歡柏柏爾山村生活,回外婆家是她最快樂的童年記憶,尤其過年時,全村男女老少穿上華麗的傳統服飾,唱歌跳舞。外婆會煮很多好吃的,還會在庫斯庫斯裡面放一顆椰棗,吃到的人將有極為幸運的一年。還有一道將小麥、大麥或玉米等等各種穀類熬成的雜糧粥,再淋上橄欖油、黃油跟蜂蜜,外加小茴香、肉桂跟薑黃這些香料,表示新的一年將充滿甜美富足。
「外婆告訴我,沒有哪一顆穀子不是從土地裡長出來的,養活了所有柏柏爾人。我們慶祝新年,也不要忘了感謝土地跟阿拉的賜予,更要懂得分享。過年不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整個部落的大事,全村人聚在一塊兒慶祝,唱歌、跳舞、分享食物,共享一整年的豐收,因為我們曾經共同勞動,來年也將如此。這才是過年的意義。」伊嫚打開另一個紙箱,繼續說著。
十幾歲到巴黎念書,一有空,伊嫚就往北非裔移民聚集的18區跑,聽聽熟悉的鄉音,吃吃熟悉的食物,故鄉似乎就在不遠處。
柏柏爾女性的生命之樹

再大一點兒,伊嫚也學了幾道摩洛哥料理,但就是煮不出外婆的味道,尤其是最簡單庶民的雜糧粥,怎麼試,就是少了獨到的「柏柏爾山村風味」。
「後來,我終於揭開外婆料理的祕密。」
「是啥?」故事正聽得入迷的我,傻傻地問。
「就在我舖子裡。」
我環顧這幾坪大的小小店面,問了句不能再蠢的問題:「阿甘油?」
伊嫚笑著點頭,說:「有一天,我突然明白,外婆的料理總多了一份獨特滋味跟香氣,那是因為她在上桌前,往菜裡多淋了幾勺親手榨的阿甘油。」
生長在摩洛哥西南部阿特拉斯山脈的阿甘樹,是種神奇的植物,能在貧瘠缺水且多石礫的土壤存活,結出阿甘果所榨的阿甘油是柏柏爾傳統用油。
「阿甘油是柏柏爾女人的油,阿甘樹是柏柏爾女人的生命之樹。」伊嫚說。
製作阿甘油是柏柏爾女性傳統,從撿拾落果、取仁、榨油至販售,全經由一雙雙女性的手,是極少數女性能掌握的經濟來源。過往阿甘果價格極低,就像女性地位般黯淡,直到營養價值備受國際肯定,價格節節攀升,也讓女性經濟能力進而改善。
「我把店關了,特地回山上過年。」伊嫚將最後一瓶阿甘油放在架上,說:「無論農耕、牧羊或者撿拾落果製油,我們柏柏爾族都是依靠大地生存的。女人就像阿甘樹,在貧瘠土地上默默撐起一整個家。我喜歡貼近土地,跟部族一塊兒迎接新年,那是一份歸屬感,給我力量。這也是什麼我選擇賣阿甘油,那是我跟外婆、跟部族、跟土地的連結。」

離開時,我抱著伊嫚剛從山上帶回來的阿甘油,有食用的,也有護膚的。相信在來自女性勞動與大地賜予的阿甘油陪伴下,我也將有充滿力量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