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店的大事 放學、回家的路上 坪林有間書店還亮著光—— 專訪流域書店林宜平
by 鄭雅文如果人可以回到大自然裡,與自然互利共生,那麼永續與經濟發展就可以達成雙贏的局面。
雨滴濕淋淋地落在坪林小鎮,抬眼望去,遠處山嵐泛起薄霧,位在茶香小鎮坪林,開了百年來第一間獨立書店「流域書店」,書店座落於坪林公車總站的對面,下了公車信步即達,當我們風塵僕僕來到現場,書店主人林宜平拿起蓋碗泡茶,放茶葉、注水、泡茶,眼前一盞熱騰騰的茶,沒有繁複的茶道手續,讓人感受到,原來泡茶只是日常,和閱讀一樣。
聊起書店起點,林宜平說:「流域書店位在一個過渡的地方,若從台北而來,是由快速到緩慢的過程,小鎮步調靜謐,開一間書店,讓想要安靜的時候,人們有個地方能待著,期待這裡像是坪林的小客廳,有著人文的基礎,讓人留下來。」
茶與書的原點
林宜平同時也是茶品牌臺灣藍鵲茶的共同創辦人,茶可以說是這間書店開張的關鍵因素,由於藍鵲茶在坪林多年,卻始終沒有一個在地落腳處,因此團隊找到了這個空間,相信以書店為載體,更能傳達茶與書的理念。
書店旁北勢溪流淌而過,坪林同時也是大台北地區翡翠水庫上游的水源保護區,這條溪與藍鵲茶創立初衷有著很大的關聯,品牌創辦人黃柏鈞:「如果人可以回到大自然裡,與自然互利共生,那麼永續與經濟發展就可以達成雙贏的局面。」在創立之時,臺灣藍鵲茶便以流域收復計畫出發,致力將坪林打造成友善農業生態村,保護當地動物所安生立命的棲息地。
在選書上,流域書店對永續議題及茶文化特別關注,例如談氣候減碳、氣候變遷的相關書籍:《對地球最好的企業Patagonia》,以及聚焦環境議題、友善農業:《明日家園》,另外還有關於保育、植物生態、山林文學的選書:《神聖生態學》。另一區匯集了茶文化書籍,還有一櫃僅供借閱不販售的茶書區。
此外,流域書店也聚焦社會議題,選書涵蓋了底層勞工、社會階層、女性議題等,力求讓讀者深入了解不同階層的生活現狀。對林宜平而言,流域書店對她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賣書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人重新審視,回到自我場域,因此也選擇了心靈療癒類書籍,如榮格心理學類的書籍。
林宜平先前在童書出版工作多年,培養了對童書的敏銳眼光,對於童書的選擇格外講究。林宜平:「很希望書店的存在,能讓這裡的孩童接觸到最新的好讀物。」她將重點放在環境永續、大自然、親情愛的傳承等題材上,這些主題既有助於啟發孩子對自然的關愛,也能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放學途中有一間書店存在 是件幸福的事
流域書店的開張,成為鄰近的坪林國中與國小教師、學生踏足之地,書店放學時似乎也成為了孩童們的落腳處,會在這裡待著看書,甚至在書店牆面角落塗鴉,林宜平很喜愛這樣的感覺,彷彿某些電影情節中,愛閱讀的孩子們總和書店老闆成為好友。
學校周遭多了這麼一間書店,獨立書店也和坪林國中有了更多連結,學校課程甚至將其中一堂課程的戶外講堂移至書店內,讓青少年的教育空間也展開了,從校園拓展至小鎮書店,相當振奮人心。
書店不僅為小孩和青年提供了課後活動的場所,也逐漸吸引了更多的地方媽媽們的注意。他們帶著孩子來書店參加各種活動,平時不太看食譜書的林宜平,也針對這些媽媽們挑選具有特色或人文情懷的食譜書進書店,如《裴社長廚房手記》,這些也驅使著她更努力地營造一個溫暖且屬於地方的書店空間。
不只是閱讀場所 更是連結人心的小客廳
在書店漫漫時光中,什麼是她最喜歡的時刻呢?當有人買到自己喜歡的書時,這時林宜平心中會暗自歡喜,感覺遇上了知音。看著讀者挑選並購買書籍,也意識到書店所提供的閱讀體驗對讀者是有價值的。
另一個時刻則是當書店裡沒有其他人時,會感受到這裡彷彿成了私人書房,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進入工作狀態,並專心地閱讀書籍。這時可以盡情地沉浸在書籍中,享受與書籍共處的美好時光,這是開書店最令人享受的狀態之一。
儘管經營書店充滿許多挑戰,數位衝擊下的紙本式微,書店工作繁雜徵人不易,林宜平還是樂觀地看待,認為至少在她的有生之年,實體書店還是會存在的,因為人類對知識的渴求不會因為紙本式微而消失,只是轉換形式而已,至少這一代對深度知識的需要還是透過紙本書籍深度閱讀,書店將成為線下交流、獲取知識的空間。
流域書店店內除了書架擺放著各類書籍外,還有舒適的沙發和桌椅供讀者閱讀和交流。在地下室的複合展覽空間,也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如聲景活動、茶文化分享、夜間生態觀測等,讓讀者與大自然互動,更進一步地了解坪林。
未來,林宜平對流域書店有著許多期待和規劃。計劃結合農業、生態、文化和文學等主題,開展一系列課程和活動,以引導人們深入了解這些領域。例如,開展一年八本書的導讀課程,探討氣候、農業、生態等議題;同時身為高階芳療師的她,也將舉辦氣味講座,通過戶外和室內的課程,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氣息。
從書店往前走幾步路即是坪林老街,保坪宮、老街茶葉蛋、坪感覺、坪林豆腐本店、良心饅頭、幸福小廚......,狹長老街,有著過往的傳說故事,老商家與青年的新店鋪陸續開展。書店如同在地嚮導,引領旅者繼續前行飲食與探索,如知識與人們的關係,迷途之時,總有安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