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書房 生命的種子,發芽在尼泊爾

林念慈:何謂永續生活的要素?在這裡我見證了社區支持的系統與力量,小而微美的社區經濟體,快樂有意義感的生活

林念慈,二十九歲離開工作七年的NGO,卸下國際志工發展工作的角色,在尼泊爾創立了棉樂悅事工坊,工坊以梵文Dharti Mata(大地母親)為名,希望邀請女人重新與大地母親連結,與自己的內在循環(月經)連結。

 

在尼泊爾旅居工作多年後,這個國度教會了我生活,順應當下的變化,與大地母親連結。

 

在這裡,我看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一座高高低低的食物森林、被自然滋養的人們與動物,大家順應著自然的原則,有著緊密的社群關係及深厚豐富的文化連結,在慶典裡、在節氣裡、在自然中著實的生活。

 

自從創立棉樂悅事工坊(Dharti 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後我開始過著每年約五個月在尼泊爾,其他時間在臺灣或他國的工作模式;這樣的模式也是隨著越來越喜愛這裡的生活步調才慢慢長出的。

 

Hasera Organic Training Center 是一座樸門永續設計的教育基地,同時也是我創立的「棉樂悅事工坊」的所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農場主人一家人,帶領我進入那梯田、那群山環繞的農場生活裡。

 

 

這裏實踐著向大自然學設計的理念與精神,我與一群可愛的尼泊爾家庭住在一起,有一頭母牛、一頭小牛、一頭山羊及每日會生蛋的放山雞共同生活在這座農場裡。

 

農場種植了約三百二十種作物(從高大的樹木、果樹、花、藥草、蔬菜、榖物、到最矮小的牧草等),每天大家所吃的食物均來自於農場裡的八十二種蔬菜、豆類及榖物。

 

在農場生活工作的日子裡,常常有機會相遇來自世界各地對於永續生活有興趣的朋友,同時尼泊爾的非政府組織(NGO)及國際組織(INGO)也常有計畫邀請各地的農民來此進修及認識樸門理念。

 

這天,是一群來自喜馬拉雅山北部的農夫學員們,終於完成了十六天的樸門永續設計基礎(PDC)課程了,晚上大家即時興起,牽起彼此的雙手圍成圓,跳起傳統歌謠舞蹈。

 

隨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些從高山上來的農夫不識字也未曾上學,而就我所認識的樸門課程常常是筆記厚厚一疊,加上需要大量閱讀相關書籍的學習過程,所以我擔憂的問起農場女主人,他們還適應嗎?

 

女主人轉述了這些來自高山民族農夫說的話:
We can not read and write, but we know how to write on our field.
(中譯:我們不會讀書和寫字,但我們懂得如何在我們的田地上寫字。)

 

聽了這些話後,深深的感動著,他們才是真正懂得在大自然裡生活的人們啊!

 

 

尼泊爾人的垃圾量真的很少,尤其是幾乎不使用衛生紙。當周邊所有人的垃圾量都很少時,你就會開始發現及檢視自己製造的垃圾是否過多,以及到底這些垃圾是從哪裡來的?當我在拜訪當地村民時,因為要丟垃圾,隨口詢問你們家的垃圾桶在哪?

 

才發現大多數的村子家裡沒有「垃圾桶」,因為傳統農村家庭生活並不會製造垃圾,每日吃的食物來自於農場,果皮蛋殼等有機質將回歸到土地作為推肥使用;牛隻的食物來自農場自然摘種的各式樹木、牧草及榖物,如果有剩菜剩飯也可以作為牛的食物,早晨及傍晚農場女主人都會特別熬煮熱的榖物粥給牛兒喝,因此每日都有超級新鮮的牛奶喝,牛奶又可變化為優格、奶油等食材,健康的牛每日生產良好的糞便,這些糞便與有機質混合,又可產生高養分的堆肥滋養大地,進而作用為肥沃的黑土,持續提供農園蔬菜養分,生長成營養、健康的蔬菜提供人們食用,人們在吃了健康有能量的食物後,身心健康,自然會快樂,多麼美好的循環啊!

 

在此生活的人們、動物、植物都在這循環中提供貢獻,而這貢獻最後也都回到每個生物上,生生不息、持續作用中。

 

種子銀行,幫種子曬太陽囉!


某天在農場裡幫忙種植約五十顆高麗菜以及給牛吃的牧草後,農場主人Govinda 說:「今日要來幫種子們曬太陽了!」這些珍貴的在地種子一年才出來曬一次太陽,可想而知,這是農場一年一度的大事,另外還要負責將裝種子的玻璃罐清洗乾淨,重新上完標籤才算大功告成。

 

種子保存是由當地女農蔬菜班(Hanuman sagpat digo krishi samuha women group)發起的計畫,大多數成員皆為小農,希望能將此地世代流傳的珍貴種子保存下來,因此Hasera 農場成立了村落種子銀行,免費提供當地女農當季所需的種子,同時農場也協助季節性蔬菜的育苗工作,用合理的價格出售,讓更多人可以自行種植。

 

農場主人Govinda 說,千萬不要小看這一丁點的種子,它的重要性就猶如人類的心臟。從前,尼泊爾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在地作物種類非常豐富且多元,光是「米」這項作物約有近五千個品種,有特別適合旱作或特定疾病食用(如治療氣喘用的)等品種,演變至今居然僅剩約十種常見的稻米品種,其他的四千九百多種在地原生稻米已經流失或很少見了,Hasera 農場的種子銀行現今保留了約一百七十二種的各項作物品種(凡舉榖物、豆類、茶、香草類、蔬菜等),目前品種還在陸續增加中。農場也協助在地的女農進行採種的訓練,教導婦女們如何選種,並定期將種子保存在種子銀行。

 

尼泊爾在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發生世紀大地震後,村子約百分之九十的傳統房舍受損,而一般村民留種的方式,都是將種子裝在塑膠袋,塞在天花板的夾層裡(傳統房舍的天花板為木條及泥土混合的素材),大地震後房屋倒塌,許多種子隨著屋舍深埋於地底下,或不知去向,這時種子銀行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幸好平日保持與社區女農進行留種,採種及育種的工作。

 

當我看著沉睡種子,想像它們有一天會充滿能量的長大,滋養人類及大地,深深覺得這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你可曾思考你所吃的食物種子是從哪裡來的呢?掌握了種子,也就掌握了食物的源頭。

 

 

驚豔在地女農蔬菜班

 

每年十二月,村落都會舉辦女農蔬菜班年度大聚會,無疑是一個盛大的派對,來自蔬菜班約莫近百位的女農無不盛裝打扮,前來赴會。__

 

一整天的儀式從燃起線香開始,線香的煙飄向空氣中的暖暖陽光中,頓時整個空間因為香氣而改變了磁場,這時將由年紀最輕的小女孩為每一位婦女點上蒂卡(註一),點蒂卡的儀式要從最年長的長輩開始,所以通常就會看到小孫女們替一位位阿嬤們虔誠的在第三眼中心點上蒂卡象徵祝福;待每位婦女們都上了蒂卡後,一張張美麗婦女的臉龐頓時亮起來了,一整天的活動就此揭開序章。

 

首先會先報告一整年女農蔬菜班的大小事務,包含每月的微型村落銀行運作現況,同時將舉辦一年一度的村落女農出遊參訪活動,這意味著大家可以去考察其他地區的農場,可以完完全全的放一天假期,最令我驚豔的橋段是大家引領期盼的頒獎大會,獎項為:最佳廚房菜園獎、最佳乾淨家園獎、最佳女農獎,這時現場氣氛非常高昂,大家屏息著氣息,期待獎落我家!

 

而獲獎的禮物更是可愛又實用,美麗的手工花環和梳子一把,指甲剪,肥皂,蒂卡貼紙,手環等,這些簡單又討女人們喜愛的禮物,在我看來如此簡單的物資,竟然可以驅使社區婦女們動起來,打造廚房菜園,整理家園,一整年用心當個好農夫,真是大開眼界!

 

活動的尾聲所有的女農大夥一起吃飯,一起唱歌跳舞,而歡唱的歌詞就是一整天活動的參與心得,即興的表達出此時此刻的心情與感受,曲調及鼓聲不斷的重複著,即興的新歌詞不間斷的加入,這樣的活動讓我學習到除了殷勤的工作之外,懂得歡慶與享樂也是生活很重要的一環啊﹗

 

彼此貢獻與交織的生命有機體

 

有天半夜打雷下起了大雨,農場主人Govinda 居然打起手電筒,套上單薄的雨衣,摸黑獨自出門,我隔天好奇的問:那麼晚又下大雨很危險耶,為何半夜出門?

 

原來是住在村落上方的一戶人家,家中的爺爺快要過世了,全村裡的長男會日夜輪流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Govinda 說這是我們村裡的習俗,在村子裡當某人將進入往生彌留階段,大家會輪流陪伴與幫助該家庭,當任何家庭發生困難時,村裡的人也會一同協力幫忙。

 

此時,我了解到何謂社區支持系統,還有感受到可能臺灣早期也存在過的農村生活的溫暖,大家共同居住在一個山頭,耕種自己足夠的食物,同時可以分享多餘,在收成的季節,我到你家收割,你到我家幫忙,慶典來臨時村子大人小孩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族群生活的記憶代代傳承,社區一起養大每一個新誕生的小孩。

 

何謂永續生活的要素?在這裡我見證了社區支持的系統與力量,小而微美的社區經濟體,快樂有意義感的生活,種植及供給好的在地食物,擁有乾淨的水源,被天然的環境擁抱著,更重要的是有一群懂得殷勤工作,同時歡慶生命的人們啊!

 

註一︰(蒂卡 Tika)信奉印度教的人們,在文化上習慣於眉心中間也就是第三眼之處,點上紅色及黃色的硃砂,象徵專注於你的內在。

 

(本文為節錄,詳見《女,走往身體的朝聖)

 

        名:女,走往身體的朝聖

        版:允晨文化

        林念慈

作者簡介

 

行旅於世界之中的女人,一年有五個月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腳下工作與生活,因為創立布衛生棉社會事業而翻轉了自身的身心狀態,致力於女性賦權工作與環保正向經期運動。

 

2020年全球疫情後回歸臺灣母地,落腳於東海岸,在山海之間學習生命的歸零與創造。

 

同場加映

一片布衛生棉的革命,高山上的新月亮運動

嬉皮不再見.巴德崗廣場

圖片提供:
允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