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選片 用愛革命,交織十年的記錄行動——專訪《愛子歸來》導演 李靖惠

by  陳芷儀 | 楊德涵

2012 年,李靖惠導演推出作品《麵包情人》,在一次電台專訪中,認識了當時的主持人楊媽媽。她得知楊媽媽和獄中一群無血緣的「愛子」大量通信,親眼見識所有的信件,如何井然有序地存放在電台中的一只鐵櫃:「這位一無所有來到紐約的女人,過去 30 年的人生精華就典藏在這鐵櫃裡,我看到有些信件已經泛黃,那筆刻的時光歲月究竟蘊藏什麼故事,讓我非常好奇。」

 

愛子歸來劇照(上圖)楊媽媽寫信。/(下圖)鐵櫃傳奇。

於是採訪者成了被攝者,受訪者成了拍攝者,兩人靈魂開始長達十年的交織,最終織成了《愛子歸來》。

 

沒有血緣的母子之愛

 

多年來關注女性的遷移與離散,《愛子歸來》是李靖惠「女性家國系列」第七部曲,片中主角楊媽媽出生上個世紀二零年代的中國,因時代動亂遷居台灣,又因家庭劇變決定前往美國——那年她 60 歲,「是一個比我們都年長的年紀,工作同時屆齡退休,一切都沒了,人生好像走到絕境,可是她沒有認輸。」李靖惠說楊媽媽到美國重拾廣播工作,自此展開她對這群愛子們直到生命盡頭的關懷,20多年來,寫了上萬封信。

 

 

這些在監獄裡的華人獄友,多少曾經抱著美國夢;然而不通的語言、積欠偷渡費等種種原因,讓他們陷入刑期漫長的牢獄之災。他們多半不敢讓幾千公里外的家人知道,於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直到收到楊媽媽的第一封回信。通信期間,雙方在陌生的國度,以中文一筆一畫誠心刻下的,不僅是自己的心情,更是彼此活下去的盼望。

 

李靖惠導演的鏡頭聚焦女人,特別是母親,因為「人的愛通常很有限、有很多條件,但一個母親的生產之痛,就是與她自己的生命搏鬥,我認為母性很接近上帝的愛,是人間不可思議的愛。」拍攝過程裡,導演儼然也跟著楊媽媽和幾位同樣在陪伴受刑人的女性行動者,一起體悟這樣的愛,即使她們與受刑人並無血緣,「有機會就去監獄探視,冬天裡,常有大霧和積雪,最慢清晨五點要起床,六點出門會合, 開兩小時的車,先去華人超市買蔬果、買他們平常在監獄少吃的東西。」

 

 

他們的傷口並不渺小

 

但起初要前往監獄訪視,對李靖惠而言並不容易,不僅因為獄方本身的嚴謹規範,還有導演自身幽閉恐懼症的罩門,「在安檢室中,當我一聽到監獄厚重的鐵門關上,我就會心跳加速,要趕快深呼吸。」她一次次突破內心的害怕,「每次見到這些獄中哥哥們,其實也忘記恐懼了,他們見到我都很開心、給我熱情的擁抱。被關了 20 幾年,家人不在美國,能夠探訪他們的人除了楊媽媽跟義工之外真的很少。」循楊媽媽的腳步,李靖惠看見這群受刑人的集體面貌,多半出身貧窮家庭,抱持一顆想改善生計的天真的心來到異地,而情況總不如預期,到頭來有的受冤錯,有的誤信他人,無論何者的結局都是回不了家,不僅美國夢碎,甚至失去了自由。

 

 

李靖惠邀請他們在片中發聲,過程也不簡單,好比一位受刑人對她說:「像我這樣的人,不值得你千里迢迢來拍我的故事。」她說自己吃了閉門羹,但可以理解這些哥哥過去受到很多傷害,「電影中,服長期徒刑的華人受刑人是被遺忘的族群。華人在美國已是少數,在監獄的又更少數,重刑犯和無證移民又再更少數,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那是很恐怖的,會遇到霸凌或各種困境,他們一定有很多傷心。」

 

這是導演為何願意花十年拍一部紀錄片,「當我被婉拒時,我沒有放棄也沒有強迫,我希望時間能夠帶來一種真正的信任關係。」對此,導演也效仿楊媽媽不主動過問受刑人罪行,「即使大多數人會好奇他們犯了什麼罪,才被判這麼長刑期?但對我來說主軸並不在此,若一開始就問他們這個問題,忽略他們過去的其他經歷脈絡,即使沒有惡意也可能傷害到他們。」

李靖惠導演拍片照。

對李靖惠來說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哥哥們鮮為人知的心聲,這點也打動為《愛子歸來》做音效的杜篤之,「杜老師說這群被判刑這麼長的受刑人,生命的悲劇性那麼沉重, 但話語卻那樣平和,充滿想像力和意境。」生命的撼動,撞擊了大師的男人心。

 

十年一劍,切斷「不敢說愛」的束縛


                                                        
當導演以十年為跨度參與楊媽媽等女性行動者與受刑人,以及另一條重要的主線是楊媽媽與孫女 Ellen 的關係,她彷彿成了人際間的橋樑,消融既有的遲滯:「不管對楊媽媽或鄭媽媽,他們(受刑人)有很多心情是不敢講的,因為怕她們擔心。可是當我花時間去相處,成了他們傾訴的對象,他們會對我講出那些難以開口、積壓許久的內心世界。」

 

相較於受刑人在圍牆內卻對楊媽媽充分信任,孫女 Ellen 和楊媽媽即使住在一起也明顯疏離;片中,楊媽媽煮好了熱湯,Ellen 卻將房門深鎖。李靖惠笑自己雞婆,忍不住把鏡頭轉向這對相差 70 歲的孫女,從中牽線,讓她們有機會好好對話。

愛子歸來劇照-楊媽媽與孫女愛倫。

為了更了解 Ellen,劇組一行人去參與了她的樂團演出,重金屬樂團的音樂一下,地板大力震動,李靖惠在那一刻起與 Ellen 更加親近了。之後面對疫情,眾人因居家隔離日日膩在一起,李靖惠訂年輕人喜灣的披薩、炸雞,Ellen 則拿出家裡許久沒用的茶杯與茶具,為大家泡茶。

 

「我覺得過去十年來,不只是我走入他們的人生,他們也走入我的,我們的關係不只是導演跟被攝者,還像是家人。受刑人是我的哥哥,楊媽媽好像我外婆,當我看到她對孫女那麼沒轍,原本在外堅強的模樣展露了脆弱的一面,我覺得很感動。」

 

李靖惠曾說女人的青春寶貴,然十年一瞬,她甘願將青春拿去交換這些愛與溫柔,「時間用在哪,你的生命就在哪。」一次次帶著四五個行李箱往返台北、紐約,經歷磨耗體力的長途飛行與拍攝工作,背後支持著她的也是莫大的愛,好比從小外公外婆做她電影的啟蒙,父母即使心疼女兒扛繁重器材仍鼓勵追夢,那麼多祝福在她身後,伴她長出一雙有愛的眼睛,看見《愛子歸來》角色間無數流動的情感,並藉由完成此作後的傳播與連結,一次次將柔軟綿長擴散。

 

 

2023 年末,本片首先在聖地牙哥亞洲電影節亞美全景競賽片及台灣觀摩影片登場、隨後在美國吸引四、五千位跨種族、跨世代的觀眾共襄盛舉,「我知道我的電影很棒,但沒想到那麼轟動!」今年,李靖惠回到故鄉,《愛子歸來》將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台灣競賽進行亞洲首映,屆時我們將能看到圍繞著楊媽媽開展的故事線,與隱藏在其中,李靖惠多年來對紀錄片的一片丹心。

聖地牙哥亞洲電影節亞美全景競賽-世界首映觀眾合影。

同場加映

在蘭嶼以古謠牽起真摯友誼:《島上》導演曹文傑、林琬玉

《平行世界》:一封記錄成長、緘封著愛的情書

購票資訊詳洽

TIDF第15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2024.05.10 – 05.19

圖片提供: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李靖惠

陳芷儀

陳芷儀 https://www.chihyi.work/

文章 24

政大傳播所畢,耳草人內容工作室創辦人暨內容總監。一個理性大過感性、熱愛自由與獨處的天秤座,懶散的成長型人格。以文字賣藝,寫人物專訪、寫歌詞、寫各類文案,擅於規劃內容行銷。

楊德涵

楊德涵

文章 5

台大新聞所賴皮中。素日說謊成性佯裝正常,只在文字前挾斯。是個沒有受訪者就一事無成的爛草莓,於是無法從筆中遁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