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時光 與不老頑童在咖啡館跳支舞:不老祕訣,就是每次都玩點不一樣的
by 陳姵穎一杯咖啡的時間,能產生什麼樣的藝術火花?
雙十連假的第一天,華山光點咖琲時光人聲鼎沸,一隅的小桌坐著頭戴帥氣牛仔帽、台灣劇場界幕後的不老傳奇、現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的「超哥」王孟超,對座的是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五年級、以〈Gravity重力〉入圍今年劇場設計競賽展覽(WSD2017 Exhibition)的戴寀如;一老一少的劇場人,透過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咖啡館的跳舞時光」結緣,暢談對劇場藝術和空間的想像。
王孟超對於戴寀如主修燈光設計感到相當親切,原來在做舞台設計之前,初出茅廬的王孟超也是燈光出身。戴寀如具有傳統歌仔戲的表演背景,這讓王孟超很好奇,為何她會選擇劇場設計系並主修燈光?來自屏東的戴寀如說,她喜歡傳統戲曲,而劇場設計對她而言是一塊嶄新的領域,加上高中時在社團接觸過燈光設計,甚感興趣的她,就這麼鑽進燈光的世界。
希望能持續投身劇場的戴寀如,想知道王孟超從舞台設計到進行策展規劃相關的工作,職涯上的轉變在思考上有何不同之處?王孟超說,過去擔任舞台設計時比較自由,現在擔任管理職,得控管預算,雖然出發點不一樣,但他依舊想把任何好的idea做到極致,只要花心思去執行,照樣可以「玩」得很盡興;好比這一次的藝術擴散計畫,由編舞家楊乃璇和小事製作的舞者挑戰在尋常的咖啡館中跳舞,將各色人物的姿態融入舞蹈,帶給民眾驚奇,也是一種另類的「舞台呈現」。
他進一步闡述,如同當初他們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想的slogan是「play different together」,未來的劇場和表演藝術應該要打破界線,不只是單向,而是雙向的,讓觀眾也有機會成為演出的一部分。不只是創作形式的改變,空間也要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讓各種可能性發生。
北藝中心在整體建築的設計上便徹底發揮這個概念,除了讓劇場空間可以獨立或整合,建築師Rem Koolhaas更特意設計了一條公共參觀動線,讓不看戲的民眾也能一窺劇場內部的風景,體會藝術的氛圍。戴寀如對「play different together」很有感,因為她在設計燈光時,也總會想辦法「玩點不一樣的」。
而關於戴寀如進一步提出北藝中心與其他展館未來有無合作的可能性?王孟超認為這是必然的趨勢,他提出自身的觀察,台灣有些戲的檔期,像綠光劇團的「人間條件」系列,其實可以長達兩周以上,讓口碑發酵,並有更臻完善的機會,卻受限於場館的檔期限制而很難做到;但他認為可透過館際間的合作,套入電影院首輪、二輪片的概念來解套,讓各型態的表演有更多擴散的機會。
王孟超也強調資源整合及跨界的重要性,他以今年北藝中心進行的「亞當計畫」為例,便是串聯了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北美館和寶藏巖等地,邀集亞洲各國的藝術家進行駐村、創作和交流。
戴寀如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是身為總監一職的王孟超,如何在繁多的表演團體中尋找合適的合作對象?王孟超說,雖然當今網路科技非常便利,能看到各國各類型的演出,但他認為實際看過演出、與策展人或表演者交流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為劇場藝術的核心就是人,唯有透過實際的接觸,才能抓到對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