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時光 與李欣芸喝過咖啡才知道:她的配樂靈感,旅行、生活、談戀愛!

by  許雁婷

下午三點,依約抵達咖啡館,而後以電影配樂為人熟知的音樂人李欣芸,以及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粉絲頁上留言,被李欣芸選中的觀眾魏安妮,陸續來到。和咖啡館裡的其他客人一樣,點著咖啡,閒聊。安妮原來是音樂系大二的學生,李欣芸笑說:「我真會選!」在北藝中心的安排下,他們有了這個一對一聊天的機會。

 

十幾分鐘後,看見隔壁桌有幾位熟悉的舞者們坐下了,他們與一般客人無異,咖啡館裡可能也沒人知道他們是舞者。咖啡館裡總聚集著各式各樣的人,我們不知道,可能也極少揣測,那桌、與那桌的人從事著什麼職業?或有著什麼樣的人生?(同場加映|與陳建騏喝咖啡:安靜,才能對話)

 

 

 

穿著紅色基調復古花色長洋裝,一頭長捲髮的女人,提著小音箱走進人群,拿著麥克風,唱起有些爵士味道的九〇年代流行歌《好感覺》。她是小事製作編舞者楊乃璇。在描述陌生男女在表演場合中相遇的歌詞中,將我們的視線拉往這個獨特慵懶的女子,以及圍成一桌,從擦杯子、交換杯子、看報等日常動作蠢蠢欲動的舞者們。舞蹈漸漸地開展,他們離開座位,身影圍繞佔滿了整個咖啡館,三三兩兩,舞者與舞者之間,舞者與觀眾之間,建立著各種短暫、輕巧而愉悅的關係。啊,替他們加水的服務生竟也是舞者之一。在一首首耳熟能詳的西洋老歌中,他們帶來二十分鐘綺麗的午後。離開。

 

「音樂真的很重要!」舞蹈結束,李欣芸跟安妮這麼說。舞者們一走,咖啡館瞬間又回復常態。安妮和李欣芸一樣是高雄人,她第一次見到李欣芸,是國中時聽了她的演講。她想,是那時埋下了種子,她以後也想往電影配樂發展。(同場加映:李欣芸與吉雷米,遇見最美的台灣)

 

 

李欣芸同是音樂系畢業,古典音樂背景出身,和安妮特別有共通話題。在北藝中心的臉書上,李欣芸提問:「哪部電影配樂令你印象深刻?為什麼?」安妮回應的是《異星入侵》(Arrival),原因是其中用了很多特別的嘗試,譬如電子音樂、人聲等。李欣芸說,讀書時學校老師不鼓勵學生聽電子音樂或流行音樂,但古典音樂不該和流行、跨界有這麼明顯的界線。安妮提及,前陣子當台北電影節的實習生,看了很多電影,發現很多特別的配樂方式,例如非調性音樂有時候反而比有調性的音樂更適合影像。李欣芸稱是:「作曲人不要有既定的藩籬限制自己。」她特別喜歡配樂的自由感,可以自由揮灑、拼貼,而這個世代也不再推崇單一形式的藝術。

 

她們聊了些學院裡的作曲限制,李欣芸說,像是《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裡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頻繁使用小二度、不協和音程,「如果像他這樣寫,以前我們古典音樂的理論老師早就把他當了吧。可是人家現在是舉世聞名的電影配樂家。」

安妮(右)國中時聽了李欣芸(左)的演講,埋下了往電影配樂發展的種子,如今已是音樂系的學生,更與李欣芸共享一杯咖啡的時光。張震洲 / 攝影

 

李欣芸也和安妮分享生活之於創作的重要:「旅行啦、跟朋友吃飯喝酒、做菜,體驗跟音樂有關或完全沒關的事情,去玩樂、享受生活,談戀愛啦,像你這個年紀,很重要啊。」一杯咖啡的時間,兩個人面對面。結束時李欣芸要安妮寄作品給她聽聽,安妮靦腆問:「有這個榮幸嗎?」在國中的演講印象以後,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李欣芸,此時安妮已是就讀音樂系作曲組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次,是不是又會播下什麼種子?或埋下什麼緣份?

 

圖片提供:
張震洲

許雁婷

許雁婷

文章 1

文字及聲音工作者。文字散見於《PAR表演藝術雜誌》、台中歌劇院《大劇報》、《Art Plus》等藝文刊物及網站。聲音方面,常以田野錄音為主要素材創作,探索聲音與生活環境的關係。另外也常作為聲音設計與獨立編舞者及舞蹈團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