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生活 重塑家的呼吸,取之自然的老屋美學——台東貓頭鷹莊園

by  蔡惠民
從大自然取經,會呼吸的房子,就是與自然融合,並取得理想平衡。

去年5月的台東行,至今仍在心裡發酵,除了土地確實如傳說般黏人之外,下榻的貓頭鷹莊園,恐怕也是念念不忘的關鍵。打從偶然瀏覽到這處低調的莊園,一切都變得神奇起來,憑著口頭約定,兩個月後我們如期入住,內心同時隱約感覺到:這家民宿肯定有個風格與眾不同的主人在經營。

 

 

一早風塵僕僕地從長濱一路延海線往南開,抵達已是下午時分,莊園地理位置極好,位在台東市區邊陲,四面有稻田環擁,彷彿住在綠野鄉間,卻能輕易享受市區的便捷多元,大隱隱於市就是這樣的況味。莊園男主人楊政憲大哥負責接待,引我們入內後,簡單介紹了居住環境與配備,接著泡茶,入座與我們話家常。

 

他以一種恰到好處的禮貌探問行程,適時提出在地意見補充,同時推薦了許多值得踩點的特色商號。這是歷來行旅各地罕有的待遇,比起住客,更像是受款待的友人,第一時間我們早已愛上貓頭鷹莊園,更在楊大哥溫文敘說中,因深入理解莊園的建築維持、修復和經營,多了敬佩與感動。

 

此處莊園其實是祖宅,由楊政憲同為建築專業出身的父親和外祖父分別建造,當時物資缺乏,建材多用回收木料和建築模板,如五葉松、紅檜木和楠木等,靠著扎實的工法,至今屋宅依然屹立勇健,而那一份再利用資源的初衷,也傳承到楊政憲身上。當然,在建築材料和設計領域衝鋒陷陣多年的他,對資源使用的觀念也持續修正,從進口轉而投奔在地材料,就是不想造成森林耗損和拉長運輸里程。

 

但回顧最被撼動的一次,是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目睹河床海灘上的大量漂流木,楊政憲不忍其被棄置,遂不斷思考著該如何再利用,好減少樹木的砍伐。不難想像,決志翻修老宅,取材用料自是設法舊物利用。「其實從高山到海岸的漂流木,多半已撞傷內裂,運用上並不容易,尤其屋頂材料,得慎選樹種,也得計算風險。」楊政憲接受採訪時表示。除了大量漂流木,拆除一大半老豬舍的木造結構也被根根檢視、重整並上漆,才能重生於改建的木構上。

 

 

雖然目前整理好的兩棟屋子以民宿形式經營,但最終遠景是自住及長住,故設計上都是以「家」的考量為依歸。無怪乎,貓頭鷹莊園感覺像個有機體,會呼吸吐納,既透氣又涼爽,入住幾天下來,完全不需電扇賣力運轉,能做到如此節能,也是楊政憲精心計算的成果。

 

過去在父親的教授啟迪下,他懂得觀察四季變化,包括在台東的炎夏如何對應引風、拉光線,以及日夜風向吹拂、颱風來襲方向、門窗開口、屋簷長度斜率及陽光照射時間等,都得在動工前經過長時間觀察、紀錄和測試。「從大自然取經,會呼吸的房子,就是與自然融合,並取得理想平衡。」楊政憲說。

 

除了老宅本身蘊含著見證光陰歲月的榮光和韻味,屋外的庭院景致也與之相得益彰,一片朝氣蓬勃,宛如一座引人探索的秘密花園;不僅有父執輩種下的元老植樹,也不乏新引進的花草——而院景與房子能契合共處,永遠是一切行事的前提。

 

 

如果說忠於原味、還原祖屋的光采,是楊政憲的首要目標,那在門把、燈座、窗框、櫃架各處,雕刻出私心偏愛的貓頭鷹,大概算是小小的頑皮隨興。一樑一柱一窗一櫺都是故事的老屋,因為充滿童趣的貓頭鷹木雕,褪去些許滄桑,表情變得更加靈動迷人。

 

*原文刊載於《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igissue.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igissue.tw/

尋找大誌販售員|https://lihi.cc/U2DR8

圖片提供:
蔡惠民、大誌雜誌

蔡惠民

蔡惠民

文章 4

魔羯座。截至目前為止的人生,僅從事過雜誌編輯一全職,兼職無數雜誌特約作者。偶爾會為擁有不計其數的興趣感到困擾,曾用盡洪荒之力求專精未果,如今學習感恩,日子因此從不無聊。 目前定居舊金山灣,生活泰半時間,右手拿筆,左手執鏟,不拿筆不執鏟時,要不鑽進後院荷鋤種菜,要不就在前往在地小而美農場及其路邊攤的路上。著有《裸食》系列食書三冊,新作2024春天上市 。 FB:Min的裸食廚房 IG : @minp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