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沙發 韓良憶與Amy 為愛勇闖他鄉
by 李玉玲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對伴侶的文化有同理心,是異國婚姻的保鮮秘訣。
旅居荷蘭十多年的飲食生活旅遊作家韓良憶、二十三歲就成了台灣媳婦的「英國奶奶」餐廳創辦人Amy,六月相遇在「女人沙發Women’s Talk」。兩位異國人妻因為愛,勇闖他鄉;因為美食,鄉愁得到慰藉,初次見面就格外投緣,對談還沒開始,話匣子一開,美食、星座、異文化禁忌,無所不聊。


問:良憶曾說鹿特丹是最無聊的城市,妳的白馬王子卻來自鹿特丹,這段姻緣如何牽起?
韓良憶(簡稱「憶」):第一次去鹿特丹是二十年前,好友易智言導演《寂寞芳心俱樂部》入選鹿特丹影展,有一張免費機票,我是助理製片,會說英文,就代表參展。一個陰沉的冬日清晨,我拉著行李箱走出火車站,我的媽呀,全是現代建築,和我想像的歐洲完全不同,整個城市像個大工地,醜到不行,我想這輩子再也不要來了。沒想到MTV台工作期間又被派到鹿特丹出差,更沒料到:我會嫁到「全世界最醜的城市」,所以,人不能太鐵齒。


問:Amy怎麼認識台灣老公?
Amy:我和朋友去大陸旅行,在北京的酒吧看到他,一見就很有感覺,我一直盯著他看,心想如果就這樣走了,一定會後悔,我邀他過來打撲克牌,我不會中文,他不會英文,沒有太多溝通,但感覺很好,他回台灣後我很難過一直哭,朋友覺得我很誇張。
我們靠著Google翻譯email通信,八個月後他說要來英國學英文,不會吧?夢想成真!我們成了男女朋友。一年多後,他說不習慣英國生活要回台灣,我就跟來,快五年了。

問:嫁到一個不熟悉的國家需要很大的勇氣,沒有掙扎?
Amy:來台後不能工作,做很多事都不方便,有一天,老公說:明天結婚吧!我打電話回家,爸媽很擔心:他是很好的男生,但妳確定要結嗎?我覺得這個人是對的,兩人就去公證,一年後存點錢才在台灣、英國舉行婚禮。
我打電話回台灣,爸爸說:也好,結婚比較有保障,但他問:對方離過婚嗎?我說沒有。爸又問:有沒有小孩?爸爸會擔心,因為他太了解我不可能當個好媽媽!
問:如何適應不同國家的文化?
Amy:我十六歲離開父母獨立生活,老公說婚後要和公婆一起住,有點嚇一跳:台灣人長大了還和爸媽住?公公很熱情,但講話聲音很大,有一次他問我:要不要喝茶?我完全聽不懂,以為他在罵我,難過得躲在房間哭。老公下班回家問我怎麼了?我說不知自己做錯什麼,公公那麼生氣,後來才知道公公只是問我:要不要喝茶!六個月後我和老公說:我很愛你的爸媽,但可不可以搬出去住,老公說OK,我們才有自己的生活。
來台前六個月像在度假,很開心,但不懂中文,沒有朋友,開始有壓力,我想我應該學好中文。

更重要原因:我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我想看荷文書、報紙,知道這個社會在幹嘛是很重要的。我到大學上密集班,那是這輩子最認真的時候,每天四小時課,溫書七、八小時,人生付出最多是荷語。

問:學荷語後夫妻溝通更順暢嗎?
憶:說來慚愧,我和老公現在還是講英語,荷文會聽會看,但說話有很重的腔調,先生開玩笑:妳付出這麼多,荷語還講成這樣!每次我一講,他就說:請說英語。但我老公至今不會說中文。
問:Amy第一本食譜書是口述再整理翻譯成中文,即將出版的第二本是用中文寫,現在說讀寫都沒問題嗎?
Amy:平常的會話都沒問題,寫食譜最大困難是,很多料理的中文字我不懂,Google翻譯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歡挑戰,不放棄,現在終於做到了,很開心。


Amy:我也怕地震!三年前第一次碰到大的地震,我和老公說想回家,還真的上網查了回英國的班機。
憶:颱風呢?
Amy:不必開店,可以在家,還不錯!

有位觀眾正和西班牙人交往,男友現在沙烏地阿拉伯工作,遠距離戀愛很辛苦,提問如何維繫感情?
Amy:剛來時想家,難過自己不會講中文,凡事都往不好的地方想。有一天我覺得要改變想法,我有兩個家,可以過中國年,還有聖誕節……,這樣想就會很開心。

現在回台定居,反過來我要負的責任比較多。 回台定居兩年有很大感觸:大部分台灣人不會說英語,台北很不國際化,而且越來越不國際化,越來越向內看。先生跟著我來台,沒人理解他的語言,很孤獨,我想起電影《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東京滿街輝煌霓虹燈和主角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連招牌字都看不懂,不知道那個城市是如何行進。

剛到荷蘭時,朋友問:要不要去吃什麼?我說OK呀。有一天老公說:妳不能講OK,這代表還好,對方以為妳客氣不方便表達意見,要說Great!文化是需要學習的,要忘掉台灣的習慣。
Amy:剛來台灣,有人說:妳變胖了?何時生小孩?我聽了很生氣,後來改變想法:台灣人很熱情,他們會問是因為關心。
問:兩位都愛美食,如何發展成專業?
Amy:我喜歡吃,餐飲學校第一名畢業立志當主廚。來台後想開餐廳賣英國料理,但朋友說:炸魚薯條,有什麼好吃。台灣對英國食物陌生,加上手邊沒錢,決定從路邊攤做起,在台北公館賣烤馬鈴薯,頭六個月沒什麼收入,天天吃馬鈴薯,晚上十二點收攤後我們共享一杯咖啡,那段日子很辛苦但也最開心。後來生意越來越好,在淡水開了一間小小的餐廳「英國奶奶」,台灣人越來越喜歡英國料理,現在搬到中正路比較大的店面,開店三年多學到很多。

我書寫飲食、居遊的文章,起心動念是因為喜歡分享。飲食文學天后費雪說:「人生下來既然非得吃,為何不吃得優雅,吃得津津有味。」這也是我的人生觀,美食是我的信仰。
我喜歡逛市場,因為可以看到季節變化,感受到人情味。在超市買東西不會有人告訴你怎麼煮比較好吃,但市場會。台灣買菜送蔥,我在義大利買豬肉,肉販送一把迷迭香,逛市場讓我了解不同國家飲食文化的差異。

Amy:對!這很重要。真的要愛自己,每天都要開心。之前爸爸擔心我嫁給亞洲人,後來他來台灣,看到老公對我很好,台灣人很熱情,他說:對不起,我錯了。
憶:支持我和Amy在異國婚姻走下去最大原因是同理心。對於不同文化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學習接受、諒解,自己也會變得比較放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