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k 現代寧靜哲學 為什麼我們活得那麼認真,卻如此不自信?心理師陳韻如給女性的溫柔指南

by  陳韻如
當成為自己的主人,為自己的選擇做出調整,生命的意義將不再只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

我是什麼樣的人?別人怎麼看待「我」好不好?我怎麼感受與看待我自己?

 

回溯原生家庭,自我價值建立的重要時刻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自我的建立跟周圍環境的話語有很大的關係,更重要的是這些話語當中潛藏著的價值觀,往往帶給女性許多壓力與要求,比很多人所以為的還要更有破壞力。


有人會說:不就只是一句話嗎?大家都在說啊!別人都好好的,哪有那麼嚴重!


小時候,家庭成員是我們第一次面對這個世界的起始點。主要照顧者透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將這個世界的規則介紹給小嬰兒,而小嬰兒會透過大人的反應,來一點一滴學習,在心中建立起當自己做出什麼行為時,會產生什麼可預期的結果。我們會從這裡開始,了解到原來當我們做哪些事情時,會是受大人歡迎的。

 


當同一個年代的大人,都抱持著相近的信念,就會累積成那個年代的社會價值觀。這些社會價值觀如果成為一種僵化的框架,彷彿就在告訴女性,你只有符合這些條件才是好的、對的。只有滿足了這些被認定的樣貌,才是值得被肯定的。


說到這裡,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華人傳統教育模式下長大的學生跟歐美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很不一樣?我們就先來想想,如果一個很難得到肯定的孩子,要如何長出自信呢?當我們整體社會都認同謙虛是美德的同時,父母對外人表現過度自謙的行為,站在孩子的立場,也會很難得到足夠扎實的肯定。


這些,都影響著一路以來我們怎麼看待自己。


多子家庭,身為大姊的遺憾


「身為大姊,你要以身作則!要好好照顧弟弟妹妹啊!」,小美說,「這是我小時候最常聽到大人跟我說的話。」他淡然的表情裡藏著一點無奈,一點麻木,以及少到幾乎看不見的委屈。太習以為常的話語,深植到他的心裡,就算小時候也曾覺得不公平,就算長大之後也曾試過挑戰爸媽的想法,但都無疾而終。


小時候,被要求當個好姊姊要照顧好弟妹的小美,一直很害怕自己被責罵沒做好當一個好姊姊的榜樣,當弟妹可以天真當個小孩時,也忍不住悲傷於是否真的會有人會重視我,優先照顧我的需要?

 


對小美來說,他渴望能被重視,「分辨且放下一些過多的責任」將會是他照顧自己的練習。

 

遭社會時間表綁架的女性悲歌


即將步入婚姻的阿喬,在跟家人討論婚事時,出現了許多疲憊與許多爭執。他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這麼多傳統價值觀念的束縛,會如此清晰地浮現在眼前。最可怕的是,其實他也不是真的那麼想結婚,但身邊的人總是一直嫌棄他:「都三十歲了。你看看人家有房有車結婚生子,你怎麼都沒有?」


阿喬對於來到適婚年齡的焦慮,有一部分來自於很擔心如果不聽從,萬一那些大人們的警告真的成真了,該如何是好?其實也不是不想結婚,就是覺得還沒那麼確定,但所有長輩都在威脅阿喬,催促他不能錯過了生育年限。阿喬也很茫然,到底自己想過的人生長什麼樣子?


對阿喬來說,他想要一個可以安靜感受自己的時間,好好地釐清自己對於婚姻的理解與想像,再為自己的未來做決定。

 

 

永遠做得不夠好的無助媽媽


剛成為媽媽的樂樂,在過年這段時間帶著寶寶成為了全場焦點,大家注視的眼光帶著喜悅與愛。然而,有些過於沉重的建議與批評也隨之而來:「你是怎麼當人家媽媽的啦?怎麼連這個也沒做?」剛從手忙腳亂的生活中找到一點節奏的他,因為這些言語感到十分挫折,忍到回家才崩潰大哭,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從生下寶寶開始,樂樂就一直很恐懼自己是一個失職的媽媽,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檢視著自己的母職能力。最可怕的是,很多時候根本就無法由樂樂自己掌控。當樂樂對於一切感到無助時,他多希望能有人看到他的努力,有人能告訴他:「這樣已經夠好了。」

 


對樂樂來說,獲取能得到支持的管道非常重要,不論是人際情感上的連結,或在實際事務上取得的協助都好,最重要的是,欣賞且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

 

停止質疑,我們都值得活出自信的自己


對於他們的經驗,你有同感嗎?邀請你,跟我一起關照你自己。


我們先來分辨一下:那些熟悉的社會價值觀,在我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被觸動到了什麼?省視內心,我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有多少是來自於過往累積下來的習慣呢?這些習慣是否會像小時候一樣,無意識地從跟他人互動中得到的回應,來決定我是不是一個會被重視、被肯定的人?不論我自己兒時的反應是順從或反抗,對於被他人期待有著一個更受歡迎的樣子,我怎麼看待承受著這些期待的我自己呢?


如果你很熟悉這些貶低式的對話、恐嚇式的關心,這些經歷甚至內化成為你的內在語言,你可能也會這樣對自己說話。當你曾經在被否定時聽到「你這樣做對嗎!」的話語,在自我不夠強壯時,可能也會質疑自己:「我這樣做對嗎?」。小時候,我們都在學習如何存活,認為重要他人給出的方向才是安全的方向,而我們的重要他人,可能也是從他的經驗裡學習,再傳遞下去。


那麼,如果拋開這些,你呢?你怎麼想?

 

 

「Me Time小練習」


1. 分化,練習溫柔對待自己


當我們太習慣用批判或嫌棄的態度對待自己時,我們才是那一個最殘忍粗暴的人,但其實我們可以選擇不這麼做。分化,意味著我開始長出我自己,即使跟父母不一樣。在心理諮商的概念裡,「分化」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我可以有我自己的決定,我也有我自己的能力去承擔後果。

 

現在跟小時候的狀況不一樣了,我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是的,我相信你也有你重視的部分,我相信你才是那個最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是唯一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人。其實,光是走到現在這一步,你也已經付出了許多努力。那麼,當你成為你自己的主人,為自己的選擇做出調整,你生命的意義將不再只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

 


幫自己撐出喘息的空間,堅定且溫柔地理解自己,受困時向信任的人或專業人士求助,你並不孤單。

 

2. 用長大的眼光看待小時候的家


邀請你去想想,你的父母又是如何長大的?他們是否也是一直承受著框架以及負面言語呢?如果他們也從來沒有被溫柔對待過,只能跟著小時候被他們的長輩們對待的經驗,成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跟你互動,我們在心理學上稱呼這個歷程為「代間傳遞」。


如果當你能夠意識到,父母在成為父母的同時,他們以前也曾經是一個小孩。或許他們表達愛的方式讓你很受傷,你可以先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再來想想,那我如何感受到被愛、被在乎?

 


就像阿喬的家人,用不受人歡迎的方式表達了對他的擔心,其實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希望阿喬可以過得好。即使方式不好,但那份關愛是存在的,只是需要被精煉提取出來。

 

你想怎麼對待自己呢?你在哪些時刻曾經感受到被愛呢?


覺察自己此時此刻所在的位置,為自己做出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本篇文章中的人物為依據說明的需要而虛構的個案

圖片提供: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陳韻如

陳韻如

文章 1

諮商心理師/舞蹈治療師 粉專:陳韻如諮商心理師-生命的韌力與療癒 在生活的旅程中,覺察是身心的指引地圖,是我們扎根於存在的起點,引領著我們穿越生命的迷霧,為自己踏出的每一步做出選擇,也欣賞內心美好力量的風景。 邀請你練習溫柔地對待自己,建立身與心的連結,成為內在整合與對話的橋樑,讓內在的每個角落都充滿愛與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