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k 現代寧靜哲學 FOMO:害怕錯過、沒跟上潮流?臨床心理師吳家昀為妳解構不安因子
by 吳家昀害怕錯過新資訊,擔心被落下?滑過一個個 IG 限動,朋友和老公去歐洲度蜜月,姊妹最近被新創公司挖角,高中同學每天都發精緻的 OOTD(當日穿搭),知性網紅分享好幾本讀書心得,同事們都追完了最近火紅的劇集……每個人的生活都好豐富,每天都有好多新的資訊!你是否也常擔心自己漏看了什麼,跟不上大家的話題,而被拋在後頭呢?
這很有可能是「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害怕錯過(錯失恐懼)的表現! FOMO 包含兩個歷程,首先會感覺自己「錯過了什麼」,接著便開始強迫自己「維持社交連結」。
2004 年,美國的風險投資家麥金尼斯 (Patrick McGinnis) 首次提出「FOMO」這個概念,並在 2013 年由英國心理學家史普利斯基 (Andrew Przybylski) 將 FOMO 定義為「擔心別人在自己缺席的時候,經歷有價值的體驗 (rewarding experiences),並且渴望持續追蹤別人正在做的事」。
這份不安的心情,是否影響了生活?
史普利斯基進一步發展「FOMO量表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 FoMOs)」,讓人們檢視自己的錯失恐懼是否高於平均值。以下為本文筆者根據原研究翻譯之量表內容 (Przybylski et al., 2013)。
請留意,原研究的參與者是英國人,且本量表目的在於讓人檢視自身狀態,並非做診斷,因此千萬別把自己的分數視為最終判決!抱持「瞭解自我、接納自我、調適自我、珍惜自我」的心態,再開始進行自評吧!
若十題的平均分數在 3 分以上,代表「錯失資訊的恐懼」可能已經影響你的生活步調與身心狀態。
無論是傳統觀念或媒體常強調年輕女性的價值與形象,不知不覺讓我們感到自己的「黃金期」逐漸縮短,誤以為自我實現的機會也隨之飄逝,進而對於錯失資訊更感恐懼。然而,能陪伴自己全程走過各種喜、怒、哀、樂的人,終究是我們自己。妳曾跋山涉水,度過許多困難,帶著自己走到現在這個位置,別忘了妳才是自己的最佳觀眾與支持者!
以心理學三面向解開恐懼,主動賦予轉變契機
[Eva期許自己成為名利雙收且人人稱羨的職場強者]─
Eva 轉職新領域,渴望快速展現工作與社交能力並升遷。她主動攬下所有專案和額外工作,下班後密集追蹤主管與同事動態,並觀看企業家分享,害怕錯過資訊。最終,她因過度疲勞出現情緒低落、睡眠困擾等症狀,工作也出現紕漏。
或許有些人認為情緒才是根本,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只要處理情緒就好,然而心理學是以人為本的腦心智科學,其實際應用著重於「認知、情緒、行為」三個面向。情緒固然重要,靈活的思考與付諸有效行動,也是不容忽略的關鍵!當我們被煩惱糾纏時,釐清與疏通自己在哪些面向被卡住,既是鼓起勇氣正視現況的第一步,也能夠透過反思提升自我覺察能力。
認知、情緒、行為,三者環環相扣且互相影響。我們可以試著透過簡易的表格填寫,瞭解自身狀態。
覺知自我,便是主動賦予自己轉變的契機,下一步便可尋找合適的調整方法。
[Joyce想要有歸屬感,渴望穩健的人際關係網]─
Joyce 的大學同學定期聚會和旅行,分享光鮮照片,讓她覺得生活不如他們精彩。她感到不安,強迫自己參與更多社交活動,害怕缺席會被邊緣化,即使想休息也強顏歡笑出席。
我們可以運用「想法轉換、心情調適、有效因應」,分別對應「認知、情緒、行為」,進行三者的各自或同步處理。
該使用哪些?又該如何使用?這仰賴我們當下的對自身狀態的判斷。有時候我們身心俱疲使腦筋一片空白,找不到有效的因應作為,因此平時便可詢問身邊親友同事的紓壓管道,整理成清單並一個個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Me Time小練習」:著陸練習 (Grounding Exercise)
若一時之間深陷負面情緒而無法抽離,我們可以透過著陸練習將感官與週遭環境連結,專注在「此時此刻 (Here and Now)」。首先,讓自己換個環境到舒適的地方,進行三次腹式呼吸;之後,觀察環境並描述 5 種看見的東西、4 種能摸到的觸感、3 種聽到的聲音、2 種聞到的味道、1種口中的味覺。
描述這些感官感受時,可以加入詳細的形容,讓我們的思緒更容易回到當下,例如:看見深色木質外框的時鐘,觸摸細緻又滑順的沙發布,聽見窗外廣告車播放最近流行的音樂,空間瀰漫擴香儀散發的薰衣草香氛味,口中留有稍早喝過的咖啡餘韻。
暫時解除負面情緒或思緒警報之後,請拿出你的「紓壓方式清單」,根據當下的狀態從清單中挑選可實踐的項目,並且付諸行動。
最後請記得,求助並非示弱,而是一種幫助自己更順利度過困苦時期的必要能力!若不確定自己的疲累程度,是否已超過可承受的限額,請用文末正式量表進行檢測。
雖然資訊快速更迭,讓我們感到壓力與焦慮,但我們也擁有最堅韌的支持者與照顧者──也就是自己。當我們學會理解、接納和珍惜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與有效的行動,每個人都有能力緩解錯失恐懼,並且長出真誠的自我,活出貼近自己核心價值的樣貌。
若心情低落超過兩週,感覺快被生活壓垮了,請務必盡早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資源協助,及早發現與及早介入的效果更卓越。
額外資源
檢測
-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
-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壓力指數測量表
-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 臺北榮總睡眠醫學中心: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標量表
- 衛生福利部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網路使用習慣量表
資源
參考資料
Arnold, T., Rogers, B. G., Norris, A. L., Scherr, A. S., Haubrick, K., Renna, M. E., ... & Pinkston, M. (2023). A brief transdiagnostic pandemic mental health maintenance intervention. In How the COVID-19 Pandemic Transformed the Mental Health Landscape (pp. 56-76). Routledge.
Beck, J. S. (2020).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Guilford Publications.
Budnick, C. J., Rogers, A. P., & Barber, L. K. (2020).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at work: Examining costs and benefits to employee health and motiv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4, 106161.
Clark, S. (2020). Neurocounseling and the Counseling Profession: Integrating Neuroscience into the Practice of Counseling.
Gupta, M., & Sharma, A. (2021). Fear of missing out: A brief overview of origin,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relationship with mental healt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9(19), 4881.
McGinnis, P. J. (2020). Fear of missing out: practical decision-making in a world of overwhelming choice. Sourcebooks.
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 Gladwell, V. (2013). Motivation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4), 1841-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