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以「大聲藝術」為風,林芳宜送臺灣音樂家飛向國際
「每當去國外音樂節交流,看到他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讓音樂家露臉,心裡不免有著身為臺灣藝術家的羨慕與不服氣。」林芳宜認為,臺灣音樂家站上國際舞台完全不輸人,但沒有政府為他們鋪設跑道,很難御風而行。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揮灑烈愛」的旋律,張愛玲、芙烈達、草間彌生…與妳的主題曲
蹈家羅曼菲、作家張愛玲、法國雕塑家卡蜜兒、美國詩人艾蜜莉、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六月將幻化成美麗的音符。這是音樂創作者米拉拉向六位女性致敬,也是自我療癒的音樂旅程。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楊索:以愛之名,《日常對話》
這故事太動人也駭人,從題材到影像成就,可說如一場洪水狂掃文化評論界...我所大量查閱的主要影評、訪談,幾乎略去影片所跨過的倫理紅線不談。可是,果真只有這種形式才能「溝通」?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借問阿嬤》 楊索:我們在此相遇
三個年輕人邀請彼此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阿嬤一起聚餐:德國阿嬤與英國阿嬤皆曾對希特勒狂熱,匈牙利阿嬤則是集中營的倖存者;紀錄片撥動阿嬤回憶的餘燼,將熄的火光最為熾烈,也呈現個人處於戰爭時代的道德困境。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太平洋的風」吹進華山:飛向紐約MoMA的生活感設計
「太平洋的風」是「KAMARO’AN」第一間展店。KAMARO’AN阿美語意思是「住下來吧!」這就是公司成立的意義:讓部落的人得以如願,在家鄉工作安居。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慢工出版紀實漫畫,黃珮珊:小眾價值,就是精緻到極致
過去我們看到西方觀點下的亞洲,慢工透過出版原創紀實漫畫,掌握自己的話語權。《前線Z.A.》記錄台灣的社會運動;《青空下的學堂》是印尼教育工作者與孩童生命故事分享。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