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到家看診,接住就醫困難的人:台北都蘭,圈起居家醫聯網
超高齡社會,我們需要更多可以到家的診所。都會區資源雖多,卻需要更好的連結整合,台北都蘭以出診取代門診,連結醫療、護理、長照資源,讓在家住院成為可能...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面對告別】妹妹離開前,我們一起想像下一站的風景
持續陪伴她進出醫院的這一年,我找了許多書,到這時候了,我才嚴肅的想知道靈魂的去處。一則我想給自己明白,明白離開我們的妹妹去哪裡?一則我想讓妹妹明白,明白之後的去處不那麼孤單...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清冰箱食堂,把厝邊連結成社區 -- 陳德君的萬華社區小學
萬華社區小學每兩週一次的「小學冰箱菜」,一群同樣投入萬華的社區夥伴,一人一菜共進晚餐,彼此關心活動的籌備進度、分享地方情報、沒有壓力的七嘴八舌,或許資源就這樣出現了。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如果在台灣,開一間小孩食堂?日本出了教戰手冊!
開小孩食堂,但要怎麼開始呢?根據小孩食堂事務局的教戰手冊,雖然經營團體、開放時間、活動形式都大不相同,但共通的定義是「小孩一個人也能安心上門、用免費或低廉的價格提供社區居民美味餐點的地方」。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和過世的太太約定,用餘生守護來小孩食堂吃飯的人
讓人們在孤獨空虛的大都市找到一個可歇腳的地方,開設小孩食堂的人,守護了別人,也療癒了自己。走進食堂,社會上無情的冷漠被擋在門外,任何人都能輕輕鬆鬆揭開門簾,用100日圓吃到美味又營養均衡的一餐。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日本小孩食堂興起,因為除了下流老人,還有窮忙的單親媽媽
小孩無法選擇父母,沒有人喜歡被貼上『貧窮』標籤。小孩食堂的興起,或許能讓孩子暫時得到溫飽,但最根本的,還是要擴大正規雇用、消除男女不平等,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