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女力《105 號公路》勿忘影中人

看見女力 《105 號公路》勿忘影中人

有張穿綠衣的孩子照片,我深深記得,按下快門時,她讓我感覺懼怕,相信我也讓她感覺懼怕。她是獨立在其他孩子之外的一個邊界,沒有玩伴。下一秒,我走向她,帶著猶豫口音的緬語,我問她要一起玩嗎?READ>

看見女力《105 號公路》路口人生

看見女力 《105 號公路》路口人生

有的朋友留下來,落地生根,慢慢地成為了當地的一分子。有的人,與自己類似,待了多年時日,繼續踏上另一片土地,卻也沒有忘記泰緬邊境,也不斷回到邊境。邊境之地,大概是我的第二個,感覺親近的土地,能否稱之為家?READ>

看見女力《105 號公路》前線人道援助工作者

看見女力 《105 號公路》前線人道援助工作者

冠上了「難民」身分之後,難道,難民就不是人了?被如此對待,會不會有種感覺,覺得似乎不是被當成是個人?這樣的情境,跟去參觀動物園,心態有何不同?READ>

看見女力《105 號公路》克倫快樂水

看見女力 《105 號公路》克倫快樂水

每年乾季,我總是期待著克倫快樂水。第一次聽到當地人提到快樂水,摸不著頭腦的自己,頻頻問著它的由來。「喝了它,你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當地朋友笑著說,接著就把杯子給遞到了自己眼前。READ>

焦點企劃核電廠旁的小漁村

焦點企劃 核電廠旁的小漁村

反核之前,Idinthakarai曾在2004年受南亞海嘯重創,至今村內還有許多未整修的損壞房舍,不少漁船上殘留著國際援助的標籤。也許因為這樣,村民對日本海嘯造成的嚴重核災特別能感同身受。在村內四處走動,遇上許多飽經風霜的臉孔,想像他們曾歷經的極端無助、恐懼和被迫長出的力量。READ>

觀點專欄「在地鮮」洗禮(系列之37)

觀點專欄 「在地鮮」洗禮(系列之37)

有人說:「You are what you eat !」意思是食物會構成你、與你合而為一。回小村以來,我吃了這麼多過去很少吃或沒吃過的東西,不知道這些食物的加入,會把我「update」成怎樣的「新人」?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