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女力從黑手到寫手 周嬌娥找到心的方向

看見女力 從黑手到寫手 周嬌娥找到心的方向

「四十歲左右,我想通了,再這樣過日子我會受不了。」周嬌娥說,她清楚自己必須為不斷湧現的情感尋找出口,於是在先生的體恤下,周嬌娥回歸山林,重回花草樹木環繞的生活,加上閱讀和寫作,曾經與土地親密的連繫,此時也成為她心靈煩躁時解開謎團的線索。READ>

看見女力呷米共食嚐美味 菜單跟著時令走

看見女力 呷米共食嚐美味 菜單跟著時令走

主張「運用吃的力量,改善台灣環境」,使用本地小農辛苦栽種的當令無毒食材,提高本土糧食自給率,不僅提供都會外食族一個如同自家廚房般令人安心的用餐環境,也傳遞了健康生活的價值。初識呷米者,以為它只是間蔬食餐廳,其實,它更是個READ>

焦點企劃陳湘琪與李維菁 活出自在與自信

焦點企劃 陳湘琪與李維菁 活出自在與自信

陳湘琪在台上演別人的故事,深信演員的工作是心靈不斷挖礦的過程,必須不斷存款,存夠了,要表演再提出來。作家李維菁冷眼犀利寫出現代女性的哀樂人生,她認為看似作家創造了角色,掠奪了他人的經驗,其實作者也把很大部分的自己給了角色。READ>

看見女力徐譽庭 轉化寂寞造就超級編劇

看見女力 徐譽庭 轉化寂寞造就超級編劇

「20歲,還可以用年輕當藉口;30歲,懂一些事,開始忐忑,要為自己的人生找定位。」已經走過30歲焦慮的徐譽庭,2011年創作了《我可能不會愛你》奪下7座金鐘獎,大仁哥與程又青的愛情故事固然令人心動,但女主角面對30歲「初老」的心情,更讓人心有戚戚。徐譽庭說:「我知道30歲的惶恐,想以過來人心情給走在後面的人一些建議。」READ>

看見女力麵包廚房 以好的食材做對的食物

看見女力 麵包廚房 以好的食材做對的食物

葉名晴始終堅持以「好」的食材,做「對」的食物,如同麵包廚房門口提醒著的一段話:You Are What You Eat,提醒著消費者,每個小小的麵包,承載著比價格更重要的價值。READ>

觀點專欄絲瓜最相思

觀點專欄 絲瓜最相思

去年秋末,朋友耕作的一兩方地落了絲瓜花,但瓜期已過,我撿起花,回家後一一洗淨擦乾,裹上蛋汁麵粉糊,炸出一盤香酥的花片。朋友的絲瓜棚又長出鮮亮的黃花,但花仍盛開,還未結瓜。等過一個冬天,還有一個[...]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