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Sinasera24,年輕主廚對長濱孩子的承諾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這不是電影名稱,這是2016年初,台東縣長濱國中廚藝教室學生對替代役楊柏偉發出的深情問句。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工作滿一年之際,他回到長濱,只是沒有選擇回到學校,而是走入社區...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楊索:以愛之名,《日常對話》
這故事太動人也駭人,從題材到影像成就,可說如一場洪水狂掃文化評論界...我所大量查閱的主要影評、訪談,幾乎略去影片所跨過的倫理紅線不談。可是,果真只有這種形式才能「溝通」?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賴芳玉看《日常對話》:日常不對話,對話不如常
小時候,我很喜歡拿一張紙緊壓著一元硬幣,把鉛筆打斜來回塗滿硬幣所在的白紙,然後就能清晰拓印出硬幣的頭像、年份、花紋和幣值。《日常對話》就是像一場母與女的拓印。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楊玉欣:如果我是他,會如何?
這部紀錄片述說一個家庭捐贈遺體,陪伴大體老師完成任務後,回歸大地的過程。對照著捐贈當事人,丈夫與兒女的處境難以言喻,畢竟,當亡者真能夠遺愛人間,生者的苦卻該如何釋懷?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樹火」配「鳳嬌」,紙的夫妻館:情感不滅,紙亦然
陳瑞惠以父母之名打造紙的文化創意空間,當看似脆弱的紙,以千變萬化的姿態與時俱進,父母的生命也隨之昇華轉化。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陶曉清的更快樂實驗:回溯生命的河流,先看見傷,才可能放下它
除了民歌之母,陶曉清的另一個身分,是心理諮商師。透過她的引導,學員們畫下自己的「生命線」,進行一趟時光旅行,回溯歲月刻下的傷痕,並試著為受綑綁的部分找出解方。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