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古謠mix電音,向母親的舌頭學習,阿爆(阿仍仍)找到自己的聲音 誰讓樂評人馬世芳大讚:這是高級的聲音,是有質感的聲音?把喜歡的流行音樂融合母語,從零到一,她找到自己在音樂上的口氣,也為年輕音樂人留下一些創新的勇氣...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設計很少,放空很多,南方澳小誌《about:》把出發的理由留給你 獲得2019金點設計獎標章的《about:》,不做地方紀實,很輕很小,有許多留白,等著旅人去填滿。他們打造出小小窗景,安靜地向旅人招手,「這裡風景不錯,要不要來看看?」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致水泥色的青春,願《未來無恙》是瓦解結構的一道裂縫 賀照緹用7年紀錄兩位少女的成長路,很多的狀態讓她們變成勇敢的人。與脫貧拚搏的日常,複雜的因果脈絡,很難說成長會變得更好,但她們很努力把自己站得直挺挺...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為台劇做工的人,林昱伶:台灣觀眾讓我熱血復活 打造出「國師」唐綺陽的林昱伶,選擇以暖調靠近人性,讓《我們與惡的距離》引起共鳴。下一部作品改編林立青《做工的人》,「發大財」的荒謬背後,困境是什麼?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唱在被海平面淹沒前,16座小島串起的海洋大歌 BaoBao與先生走訪南太平洋、印度洋上共16座島嶼,在雨林、火山口到紅樹林間,錄下南島語族的傳統樂曲,聽見可能因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消失的生態、文化之聲...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以「大聲藝術」為風,林芳宜送臺灣音樂家飛向國際 「每當去國外音樂節交流,看到他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讓音樂家露臉,心裡不免有著身為臺灣藝術家的羨慕與不服氣。」林芳宜認為,臺灣音樂家站上國際舞台完全不輸人,但沒有政府為他們鋪設跑道,很難御風而行。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