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的等待(系列之34)

by  夏瑞紅

 一直自認不大講究飲食。只要乾淨衛生、無血腥能充饑,基本上什麼食物都行。甚至,似乎隱約將太認真吃喝等同耽溺享樂、浪費時間。

 

但在回小村的第一個冬天,這「正經八百」就被小小「九號仔」給大大捉弄了。

 

老派「九號仔」花生其貌不揚,在漂亮大方的新秀「黑金剛」旁邊,相形更遜。然而,剝開一嚼,濃郁的香氣瞬間收攝所有注意力,令人忍不住一顆接一顆,正是台語說的越吃越「ㄙㄨㄚˋ 嘴」停不下。

 

九號仔配熱呼呼米飯或清粥,最是相得益彰,連吃兩三碗,意猶未盡。若還有一小碟清爽的淺漬玉蘿蔔,便堪稱頂級饗宴。

 

花生採收時正逢細長型白玉蘿蔔產季,這蘿蔔質地細緻堪比水梨,錯過了也只能再等一年。自此每入冬,我就惦記著與花生蘿蔔有重要約會,這款想念是我過去不曾有的。

 

小村冬天叫人盼望的,還有壓軸登場的特產菱角。村人很會吃菱角,早生的不夠飽實、晚期的甜度降低,中期最Q最讚,但必須當日現採現剝,不過隔了一夜,他們就會說那不好,「冇青」(不新鮮)。

 

小村菱角只夠賣到彰化,再北就得泡藥漂白保鮮。自從嚐過鮮菱之後,所有熟悉的冷凍果菜忽然都變得可疑,恐怕諸多原味早已不為人識。

過完年,小村春季當家美食就是清明節祭祖潤餅。此地潤餅內容全刨切成細絲,材料以時蔬為主,至少以下二十樣:豆薯、豆芽、豆干、皇帝豆、大頭菜、大頭菜脯、青蔥、韭菜、香菜、芹菜、高麗菜、紅蘿蔔、竹筍、大蒜、香菇、蛋皮、豬肉、大麵、花生粉、糖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潤餅皮。

 

小村清明節現做潤餅皮乃傳統名物,附近村鎮居民都會來買,口碑老攤無不天亮就大排長龍。以前我沒注意欣賞潤餅皮,在小村度過第三個清明節以後,才約略領會好的潤餅皮不只薄韌,還須柔潤,捲到最後幾乎自然「黏合」收邊,而品質不到位的餅皮,彈性差、邊緣乾硬,包起來容易破。

夏天必然不會錯過的,是西瓜、破布子、荔枝、芒果、龍眼,因為到處都是。

 

我愛在樹下現摘現嚐,高興怎麼吃就怎麼吃,殼與子隨地順手丟,吃夠了就走;芒果則採一大盆配一把小刀,杵在水槽旁,邊削邊吃那種零損傷、「在欉黃」到正好的極品,其餘立即打入堆肥桶,毫不手軟。

 

這種不甚優雅的土豪吃法,實在太歡樂滿足!已記不得嬰兒時期,但每次賴著一棵果樹予取予求時,都不禁暗忖,吃母奶的感覺就是這樣吧?又聽說覺者的共通點是「在謙遜中滿懷神聖的喜樂」,那麼舉頭靜靜仰慕一棵結實纍纍的果樹時,大概就是我輩凡夫最接近「開悟」的片刻吧?

 

夏天容易錯過的是白河當季蓮子。一般市場上賣的多是進口貨,有一種越南來的還不錯,但不比本地的綿密清香,至於另一種又大又白卻久煮不爛的,簡直是詭異化石了。白河蓮子產季短產量有限,非內行者買不到,每年能吃到三五斤就不枉盛夏。

 

秋天則照例要迎接最燦爛的在地文旦。那種巴掌大、皮薄,果肉晶瑩軟糯、甜美多汁的老欉文旦,大都在去年就被預訂一空。其滋味只要體驗一次便「曾經滄海難為水」,行經滿街滿倉的淡綠色文旦山丘再也不輕易動心。

 

與文旦大約同台的另一要角是酪梨。一般常加牛奶打汁飲用,但這種吃法總趕不上一大簍開始完熟變紅紫的進度。我更愛切小塊拌洋蔥丁、番茄丁、蘋果丁、香菜末,加檸檬汁、黑楜椒、少許油鹽糖調味,作成沙拉。

 

一大簍?沒錯,不是一小袋小盒,這是鄉下人應接「著時」果菜的慣常手筆,就在以上「澎湃」陣仗與格局的震撼教育下,轟然現出貪吃原形的我,不知不覺間也加入了對一輪又一輪四季美味「吃吃」等待的行列。

圖片提供:
邱勝旺

夏瑞紅

夏瑞紅

文章 56

一個女生,從小莫名自命不凡, 但其實只是平凡地生長於台灣小島。 在報社上班二十餘年,寫過幾本書,也當了媽媽, 我行我素,似乎對自己滿有把握。 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那年遷居農村, 才發現一切突然歸零, 人生得回頭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