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人文
在框架與框架間冒險
新二代 劉育瑄
「藺子」,藺草的孩子,一位台灣女孩廖怡雅和先生李易紳創立的在地品牌,成立近四年,用創新的方式復興苑裡300年的藺編產業。他們不光賣藺編藝品,也記錄尚存在藺編阿嬤腦中的編織工法,走出藺編品牌的新路徑。READ>
人生上半場,她們在不同領域各自精彩。高愛倫,張曼娟應非常木蘭邀請,兩人來到淡水致力藝術療癒的「無論如河」書店,聊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READ>
拿台北市青田街的房子,換雲林西螺的綠建築,陳慧如與游熙明創辦饗響文教協會,希望小鎮與城市互相交流,鄉鎮也可以有更多元的生活樣貌...READ>
武漢肺炎與農地徵收這兩件事,乍看八竿子打不著邊;但看看食物九成以上靠進口的新加坡,超市2/9開始限制每人只能購買台幣一千元的生鮮蔬果,我覺得事情似乎有點大條了!READ>
在小村子,媽媽才是主角。所有的活動設計都是媽媽先玩,而且讓她們真的覺得好玩。媽媽的身心平衡是國安議題,小村子從共玩共學開始,陪媽媽一步步找回自信...READ>
夜間營業的育兒友善園, 讓下班後接小孩的爸媽也能來喘息一下。李珊回想創辦這所育兒友善園的初衷,她感受很深:「因為在城市裡育兒,實在太孤單了。」.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