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害怕擁抱自己的矛盾
by 陳姵穎 | Crystal Huang我們的人生受性格影響,而性格又影響了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如何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異同,同時理解這些特質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是我想在「關係三部曲」最後一堂課「吸引:珍視差異」帶給學員的。
為了讓學員能更深入了解自己,我運用了一項來自英國的人格特質發展工具Lumina Spark,這項工具融合了兩大心理學的理論,透過「4種色彩原型」、「8個維度」和「24個特質」的設計,強調了每個人的矛盾共存,課堂的進行也依循這三個層次來推進。
一開始的暖身,我邀請學員隨機抽取紅、藍、黃、綠四色的卡片,根據上頭描述的字句,挑出符合自己個性的卡片,並將覺得符合其他學員的卡片送給對方。這時學員們便發現,好像「真實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不那麼相同;有學員便分享,通常她給外人的印象是比較有距離感的,但她收到一張黃色的卡片,對照上頭的字句,她思考後發現確實與人連結的這個部分,在這幾年透過職涯的轉變漸漸被激發出來。
這正是我想讓學員感受到的,一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內向者,也不存在絕對的外向者。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個人,那他必然是個瘋子。」特質是中性的,也確實有改變的可能,端看你我願不願意展現。
接下來我邀請學員找出一段相處起來不那麼順暢的關係,透過Lumina Spark的8個維度和24個特質,按照外向(樂於社交、情感外露、主導掌控)、結果導向(強硬堅定、競爭意識、邏輯理性)、紀律驅動(追求目標、結構調理、穩健可靠)、具體務實(講究實際、專注事實、謹慎求穩)、內向(安靜沉穩、克制內斂、私密聆聽)、人際導向(通融隨和、合作共贏、感同身受)、靈感驅動(適時應變、隨意靈活、自發即興)、遠見求新(抽象思維、富於想像、激進求變)等項目,以1到10分為標準,畫出彼此的「個人肖像」,然後透過那兩張圖,去思考在這段關係裡,你看到了什麼樣不同特質的展現?
有學員分享,她畫圖時忽然發現她好像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了解對方,或許在相處的過程裡,過多的猜測導致了不愉快的結果;也有學員說,她發現原來她和同事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有時可能正因為太專注在彼此的不一樣,而忘了去觀看相同的部分,才造成了彼此的不和諧;另一位學員則表示,正因為他和伴侶的特質如此相似,起衝突時彼此可能同樣高亢或處於低谷,於是就卡在那裡,這提醒了他,假使當對方處在一個比較固執的狀態下時,他可以如何調整自己、拿出尋求共識的那一面,以幫助彼此度過瓶頸。
看見了彼此的「異」與「同」,我繼續邀請學員畫下在碰撞時的「壓力狀態」下,雙方的「個人肖像」又會長成什麼模樣?這個時候,24個特質的另一面就顯現出來了:外向(不能忍受獨處、霸道專橫、過分控制)、結果導向(尋求衝突、求贏心切不計後果、好爭論)、紀律驅動(過分執著目標、固守計畫、猶豫不決)、具體務實(眼光狹窄、沉迷細節、拒絕改變)、內向(冷漠疏離、嚴肅孤僻、消極被動)、人際導向(隱忍默許、太過追求共識、情緒緊張)、靈感驅動(不專注、雜亂無章、衝動)、遠見求新(難以實施、沉迷幻想、為改變而改變)。
學員們察覺到,原來自己或對方在壓力狀態下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對彼此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就可以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的言語或行為,讓不同的可能發生;也有學員在壓力狀態下的特質展現和日常狀態下很一致,而她亦發現,過度追求人際上的和諧,反而會把自己推入負面的情緒與情境循環。
這些都是很好的自我覺察,關於改善關係的最佳方法,其實都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無須往外求;如何透過各式各樣的工具看見自己、了解自己、擁抱每個面向,進而試著調整、尋求自身的平衡,找到屬於個人的那只定錨,你會發現可能性增加了,快樂也變得更容易了。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