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桑 年輕人想的跟你不一樣

by  簡嘉潁

「日本要完蛋了!現在『達觀世代(悟り世代)』的年輕人對出人頭地沒興趣、不談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買車、不再大量消費、只追求小確幸……」

 

 

大前研一去年出版《新國富論》,對當前日本的「低慾望社會」深表擔憂,認為日本年輕人沒有夢想、對未來也沒有企圖心,政府應該要展示光明的未來藍圖,讓年輕人相信「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

 

但我想大部份的年輕人也許會跟大前先生說:「今天已經夠好了啊!」

 

2011年,以26歲之齡出版《在絕望之國裡幸福的年輕人們》一書的年輕社會學家古市憲壽就說,「明天會更好」這番言論,其實背後隱含著「今天還不夠好」的不滿。根據2015年的調查,有將近八成20~29歲的年輕世代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不僅高於其他世代,也是歷年來滿意度最高的—在高度經濟成長期,回答「滿意」的年輕人不到六成。

 

「滿意」絕不代表著停滯不前。的確年輕人面對的處境卻可能比上一代還要艱難:失落的二十年、非正規雇用增加至四成、國家背負著國民窮盡一生也還不起的沈重負債、少子高齡化讓稅金支出大增,讓許多社會學者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年輕人不想行動、不求改變?

 

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GDP不能代表一切,即使升到管理職、當上總經理、日本經濟復甦,或像幕末一樣掀起政治革命,也不見得能帶來幸福。

 

 

在311大地震後這種傾向更加明顯。專門做統計分析的社會學者舞田敏彥就撰文指出,常常被認為自我中心的現代年輕人,比起上個世代,或許對未來沒甚麼抱負,但其實更愛鄉愛土、更積極貢獻社會,也更重視能帶來歸屬感的社群連結,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日本年輕人前仆後繼的進入災區投入復興、紛紛從東京搬到鄉下過生活。

 

在東京過著「隱居生活」,一個禮拜在老人安養院工作兩天,年收入只有90萬日圓(日本上班族平均年收為400多萬,貧窮線為122萬),接連出版了《20世代隱居,週休五日的快意生活》、《年收90萬,東京快樂生活》的奇男子大原扁理則是另一種典型,他認為,人生最奢侈的事,其實是能夠做出忠於自我的選擇。

 

 

每個世代有不同的夢想和生活方式,我倒挺喜歡這樣無欲無求、不在意他人眼光的日本年輕人。

 

你也會想看:

三個女生的印花樂

找回病童笑容 小丑醫生抗病魔

台東熊店 陪孩子畫出自信

圖片提供:
VisualHunt

簡嘉潁

簡嘉潁

文章 15

2011年前往日本學習自然農法,現為「上下游新聞市集」駐日記者,特別關注日本的農業、飲食、社會企業、永續生活。2015年3月升格當媽媽,正在尋找育兒與工作之間的平衡。新手母親嘴裡的日本風土,如何有滋有味?快來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