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龍門,在京都南禪寺!
by 黃湘娟對於一般遊客,京都南禪寺是以秋天院內滿滿的楓紅吸引著聞香愛色而至的普羅大眾;而對於朝聖者而言,這座與天龍寺、相國寺、東福寺、萬壽寺,並列京都臨濟宗「五山」的寺院,也是「五山」文學的中心,可見其在禪宗與佛學文化地位之崇高,非一般伽藍可比擬。
朝聖客之外,南禪寺令建築人驚嘆的,是那座被譽為「天下龍門」的山門,它是日本三大山門之一,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山門也稱三門,指寺院的大門,是漢傳佛教佛寺建築中「大門」之名稱。也就是佛教的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同時,山門也有「智慧、慈悲、方便」的表法意涵。
南禪寺的山門,是氣勢與美學兼有的孤例。高22公尺,共兩層。在唐朝以前,寺院山門建築多為「樓閣式」。南禪寺是日本禪宗最早的發源地,深受中國寺院建築影響。下層渾圓而粗壯的列柱群,彰顯了力學的極致美,巍峩、宏偉,還兼有一股沉靜如處子般淡定的氣韻,是一面足以讓人反身觀照的鏡子。山門上層稱「五鳳樓」,登高一覽,京都市街全在目視之下。
始建於1291年的南禪寺,原是鎌倉幕府時代龜山天皇的離宮。因戰亂而全毀,如今寺院主要建築群,是日本桃山時代到江戶前期,約1628年重建,尤其山門建築,是當時出身武士之家的藤堂高虎先生,發心要為日本著名的一場大戰役「夏之陣」中死亡的將士祈福而供養。與知恩院山門、東本願寺山門,合稱「日本三大山門」。
此寺自元世祖忽必烈派遣臨濟宗高僧一山一寧(1247-1317)出任第三代住持之後,不僅對於寺院本身有很大的改革,而由於一山高僧除了佛學之外,也精通朱子學,他同時將佛學禪修,與宋朝文學詩詞的種子散播到日本,不僅結束中日之間當時的緊張局面,且對日本禪學、宋學、文學、書法等領域構成重大的貢獻。
觀察佛教在傳播上,2500多年來都十分坎坷,在印度如此,在中國如此,在東南亞如此,在日本亦然,一段時間由帝王興起的「滅佛」,就會造成一場大災難。實則南禪寺,亦不例外。
在南禪寺院內,令人驚訝又突兀的奇觀無異是「水路閣」,明明是寺院伽藍清淨地,怎會出現一座巨無霸般的古羅馬紅磚建築量體?
對於「水路閣」疏水道拱形橋,明治時期官方要求在寺院內興建,寺方雖提出反對意見,但是無效。寺方所持理由,這裡是僧人修行之場域,政府作出此一規劃,似乎對寺院的尊重無視。更未考量到南禪寺在德川幕府時代,曾經是掌管日本所有寺院相關政策的「龍首」,朝代更替怎會淪落至此?最後,寺方幾經思量,一致認為水橋建設有利眾生而放棄堅持。
「水路閣」始建於1888年,是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一位土木工程師、年僅24歲的田邊朔郎先生擔任總指揮,主持設計修建。此項目是以確保船運的水路交通和以水力發電產生的工業動力源,以及一般飲用水源為目的。全長約93公尺,寬4公尺,拱橋橋墩的紅磚構築,想必甫竣工時相當艷麗醒目。
如今歷經百年風雨侵蝕,結構剛健冰冷的紅磚量體,雖然還是碩大,紅磚表面被土灰滲透,已不再招搖剌目,且和寺院漸漸地融為一體,不僅許多年輕男女來此約會,也見新郎新娘來此拍婚紗,很美妙的奇觀。而且,迄今它依然是支撐京都市民生活飲用水的來源。
在這裡,只見古樹成蔭,遮天蔽日,潺潺流水,滴滴穿石,最終,流向附近著名的「哲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