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不救?溺水神殿。
by 黃湘娟有些國家,視祖先留下的歷史建築為文化瑰寶。有些城市,因應現代化建設需求,用爆破拆卸機具讓老建築夷為平地。更有些國家的版圖,從古印度變成今阿富汗,於是,千年的巴米揚大佛,被大炮、坦克、炸藥,完全摧毀。不過,也有一群現代愚公,視千年神殿為稀世珍寶,竭盡所能拯救日漸沉溺水底的量體。埃及的菲萊神殿,無異是近現代一件曠世工程。
埃及,人世間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法老王統治時代,除了令人目眩神迷的金字塔,其留下的「神殿」,在建築機具匱乏的2000多年前,迄今仍然是令人驚嘆不已的構築之謎。「神殿」也稱「神明的宅邸」,原為祭拜、祈願逝去的法老王復活而建,後來卻演變成彰顯個人功績的紀念性場域。而鄰近艾斯旺高壩(High Dam of Aswan)的菲萊神殿(Temple of Philae),更是世界各地旅客朝聖之場域。因為可以搭乘玻璃船到湖底觀賞,那一半浮在水上、一半溺在水中的神殿風采。
菲萊神殿的奇觀,是刻意為之嗎?不是。始建於西元前4世紀的神殿,原坐落在艾斯旺以南約8公里,鄰近高壩旁的施拉爾島(Shellal)。歷經托勒密王朝與羅馬時期陸續擴建,量體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格。主殿祭拜伊西斯(Isis)神,她是古埃及神話中的生命、魔法、婚姻、生育女神。朝聖者從四面八方湧來,祈求伊西斯神給予他們心靈上及肉體上的療癒。殿內壁畫主要記述尼羅河悲歌《奧賽里斯傳說》,也就是他們一家的故事:
「古埃及第一位國王奧賽里斯(Osiris)深獲人民愛戴,不幸被貪瞋之心充滿的弟弟賽斯(Seth)殺害,將他屍體支解,扔進尼羅河上下游,並篡奪其王位。國王妻子伊西斯(Isis),避居尼羅河畔的菲萊島,撫育兒子何魯斯(Horus)。何魯斯長大後,矢志為父復仇,與叔父賽斯常年對立,使得埃及一直處在戰爭狀態,直到另一方被殺」。故事呼應著東方佛家的「因果輪廻觀」。
艾斯旺高壩從1902年開始興建,目的是為了遏止尼羅河經常性的泛濫成災。相對的,也使得附近菲萊神殿所在的小島開始下陷。1912、1932年兩次加高工程更是大災難。直到1960年,埃及政府會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各領域專業精英,組成拯救團隊,在菲萊島周圍興建1.5公里長的防波堤,再將堤內水抽乾,拆下神殿共45000多塊石頭,以及100多根石柱。爾後,再移往1公里外的阿奇卡島(Agilka Island)重建。整個搶救工程共耗資當時的幣值約3000萬美元。1980年3月,菲萊神殿原貌在阿奇島重現,在現代科技與專業精英的規劃執行下,其精確度驚人,是人類文化遺產成功搬遷重建的範例之一。
此神殿不論在建築與雕刻藝術上的成就,皆出神入化。其柱頂設計與其他神殿迥異,採用女神的頭部,牛的耳朵,這是伊西斯神殿專有的。神殿石壁立面,不論陰雕或陽雕,其細膩的技巧,充分展現了古埃及極致精湛、爐火純青的工藝。
今人看菲萊神殿,是用一種甚麼樣的價值觀?任由其沉溺水底?縱然法老時代是威權統治,現代埃及人卻不惜護持祂,永誌史實,讓世人見證先祖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