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阿嬤,如有一寶

by  翟敬宜

許多人家裡都有個阿嬤。阿嬤是重要人物,也是負責營養的主廚。以我家公子而言,當他一舉衝高到180,電梯裡遇到鄰居打招呼時最愛問的就是:哇兒子這麼高,妳怎麼養的啊?

 

這種客氣的寒暄原本只要呵呵就好,但為了對得起良心,我都很誠實的回答,他是吃阿嬤飯長大的。

 

週一到週五,我們夫妻要上班,晚餐固定到隔壁棟婆婆家按電鈴。「阿嬤飯」每頓至少五菜一湯,外加一顆乖孫專屬的荷包蛋。青菜二到三種,魚天天出現。飯後冰箱還有削好的水果。

 

 

「吃掉啊,不要再留」是阿嬤飯的規矩,特別是隔夜不美味的海鮮。我跟老公中年要忌口,大口吃菜的任務很早就交給少年仔,從此打下筋肉男的根基。

 

老人家愛護兒孫的指標就是吃。公公早逝,婆婆每日重心便是做晚餐,去傳統市場買菜也有自己的「有機」指標。她固定跟某個自稱不用農藥的菜販買,說他的菜都是自己種的,「沒有農藥啦,妳看葉子都有蟲咬」。

 

潔淨之外,養生是必須的,阿嬤飯向來低油少鹽,某段時間因為過度健康,兒子只好偷偷灑飯鬆加味。

 

吃著阿嬤飯一路長大,祖孫情感建構在每一頓「吃掉,不要再留」的簡短叮嚀上。少年仔對阿嬤的關心甚至令我吃醋,「你對阿嬤比對我好多了啦!」,而得到的回答也十分明確:「誰叫妳都不做飯。」

 

但我確實不是這塊料,倒是兒子因為常看阿嬤煮飯,點燃了料理魂,我不做他做。前陣子大學放榜考上了食品科學系,他跟阿嬤說:「我要幫妳研究外面賣的食物裡加了什麼怪東西。」

 

請好好珍惜家裡的阿嬤。她們是愛的傳統實踐者,在餐桌上透過言簡意賅的營養教學,讓子孫懂得彼此呵護,惜食惜福。並且,代代相傳。

 

你也會想看:

忽忽味 用文字和菜香交換愛

圖片提供:
傻林

翟敬宜

翟敬宜

文章 53

高三作文被老師取笑江郎才盡。記者首日被老鳥譏諷掉書袋。卻也如是這般媒體生涯十餘年。如今在校園與大學生周旋。典型晚熟人,兩年前才拿到此生第一個說得出名號的文學獎。這輩子總是熱心過度,好在真心與溫度也是風格。用文字治療挫折焦慮,若能形成偏方,歡迎一起服用。(速寫圖像©江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