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道不盡,印度琥珀皇宮

by  黃湘娟

近世紀,印度予大眾的印象,是一個人口接近15億,城市衛生條件欠佳,大多數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國家。

 

公元前1500年,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Aryans),從中亞入侵印度北部的恆河流域,與當地人聯姻,帶入種姓制度,並將原住民達羅毗荼人(Dravidian)驅趕到南部,雅利安人也從此成為印度民族主要的一支,史稱「吠陀時期」(The Vedic Age)。

 

雅利安人對印度最大的貢獻,是創造了詩歌總集四部吠陀,分別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以及《阿闥婆吠陀》。這四部經典不僅是印度歷史上最早的文學作品,也是佛教與印度教發展的哲學經典,從此開啟了印度文明的璀璨時代。

 

印度北部的拉賈斯坦邦(Rajastan)原有三個勢力十分強大的王國,分別是琥珀(Amber),馬爾瓦爾 (Marwar), 梅瓦爾(Mewar)。當時,卡其哈瓦.拉吉普特(Kachhawah Rajputs)所建立的王朝,從12世紀以來,一直引領風騷。而琥珀作為王朝的首都也長達500年,故留下許多非常重要的古文明遺跡。

高踞群山中的琥珀皇宮。

神秘而隱匿於群峰裡、被譽為「極致富貴」的琥珀堡(Amber Fort),設於高山頂端,上上下下,大象是往昔的交通工具。大象們,全身五彩七色的紋身,美麗之外,令人對這個喜愛色彩斑瓓的民族,又多一層詭異好奇。

 

拉賈.曼.辛格(Raja Man Singh,1550-1614)君王於1592年開始興建他的皇宮--「琥珀堡」,它坐落在拉賈斯坦邦齋浦爾(Jaipur)以北的山丘上,歷經125年才建造完成。建築群是印度教與蒙兀兒回教樣式的混合體,採用乳白、淺黃、玫瑰,以及純白色建材錯落搭配。周邊設有護城河,外圍連綿不絕的城牆據說長度約有40公里,有人稱它「印度長城」。整座城堡居高臨下,若仔細觀察,當知建築量體因不同時期興建,而有些許風格上的落差。

立面雕飾元素繁複又混搭的「公共會議大廳」。

據說,當時國王與后妃們約300多人,一直住在此宮殿內,直到18世紀遷都齋浦爾為止。而後,琥珀堡不僅被遺棄,也被遺忘。也因此得以完整保持當年原相。堡內目前可參訪的建築,包含有:公共會議大廳(Diwan-i-Am)、象神門(Ganesh Pol)、勝利廳(Jai Mandir)、愉悅廳(Sukh Niwas)、鏡宮(Sheesh Mahal)等。

 

「公眾會議大廳」就在第二廣場左側,其構築樣式隱含歐洲風格,柱子雕飾華麗細緻,其中也有些元素是穆斯林與印度的混合體,建築量體非密閉式,是往昔國王接見大臣和民眾的場域。倘若議事過程中發生爭執,豈非國事機密外洩?

 

走進第三廣場,即後宮所在,是國王的寢宮所在,其內配置的「鏡宮」,以今天的設計準則觀之,堪稱時尚且裝飾華美。只見室內牆面與天花板,皆鑲嵌彩色玻璃,並搭配寶石、鏡片等,示現它們的「不規則美」與「混搭美」。當陽光由戶外穿透而入,直接反射到鏡片及寶石之上,閃閃發光無異虛幻方所,有不知身在何處的飄邈。

「鏡宮」牆面鑲嵌的寶石與鏡片,道不盡當年的富貴。

從「勝利廳」屋頂往下看,流水環繞下的庭院,呈現出另一種幾何構圖,有人說它的設計發想來自「波斯庭園」。黃昏時刻,燈火通明,衣冠華美,貴族們在此擺設盛宴,享受奢侈的宮廷生活。一切如此美妙,讓人感動,讓人羡慕。君王后妃們,怎料也落入了佛家所喻「成住壞空」的不變律則?

圖片提供:
莫尚勤、黃湘娟

黃湘娟

黃湘娟

文章 34

1988-2019年,擔任《室內》雜誌總編輯。 70年代曾主編全台第一本空間設計雜誌《家庭裝潢》、80年代主編《流行家飾》雜誌、《當代建築》雜誌。在「空間美學」領域浸潤長達40多年,見證台灣室內設計業開創期的篳路藍縷。 將經驗化約為文字書寫,期間陸續出版三本著作:《談建築說空間》(1989年),《見證台灣室內設計25年》(1999年),《亞歐歷史建築與城市漫步》(2008年)。第一本訪談了14位80年代已獨領風騷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和建築學者;第二本記錄了室內設計業在台灣的開創與發展;第三本以個人見聞漫談文化、藝術、生活,以及城市美學。 1973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