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丟之衣到可用之物,大書工作室:不浪費的意義

by  王玉萍

這樣做會不會太浪費時間?正用小剪刀拆解牛仔褲口袋的大書微笑說:「其實這些時間,如果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才是一種浪費吧!」她說話時沒有抬頭,繼續用她的時間去拆解牛仔褲口袋。

 

這些曾被主人視為可丟之物的衣服,經由大書的設計縫製而有新樣子,成為另一人的可用之物。今年七月她在台北綠兔子辦展的主題「衣服的永續計畫」,就是用收集來的牛仔褲拆解後做成圍裙、隔熱手套、衛生紙套等等生活布用品。「啊!大書是一位喜歡把舊衣拿來改造的創作者。」一開始你可能會這樣看待她。等等,展覽有副標—自然布衣的生活哲學。

 

 

 

手工生活布品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倚靠創作者手藝與美感,布料的新舊影響並不大,而且使用舊布料會產生很多額外的工作,大書不怕麻煩地去收集、整理、清洗、拆解、分類......等,因為她希望成為一位用衣物來照顧人與環境的創作者。

 

大書工作室,非常親民又有態度。營業項目親民,衣服、包包、杯墊、窗簾、內衣......只要是布能做的,她應該都能做出來,甚至比你設想得更好。營業作風有態度,大書常主動提醒客人不要買超過需要的,「我覺得這世界真的太多東西了,其實不需要一直製造、購買。」

 

舊布重製不只為展覽,工作室裡一直有新舊布料搭配的商品推出,舊布來源僅由朋友提供就源源不絕,架上一疊疊布料是未完成品、屋後還堆放更多尚未處理的舊衣物。大書對舊布處理細膩、材質也混搭得宜,而且訂價宜人,很吸引人下手購買,一反我們對手工昂貴的印象。大書說:「我計算每件商品需要花多少時間來訂價,就是賺工錢。」

 

 

「不需要過多」以外還有另一個態度,她只取天然材質:棉、麻或牛仔。如果遇到客人拿來的衣物是化纖材質,她會秉著良心建議客人不要花錢修改了,因為即使改得再漂亮,仍舊不透氣不舒服。大書常說:「真的不要再穿化纖的衣服啦!對自己對環境都不好。」

 

大書工作室成立於三年前,熟客們久而久之都被洗腦了,「舊衣物丟掉真可惜啊!」於是她不只處理舊布做自己的商品,也做「舊衣改裝」客製化服務。接單過程蠻像預約門診的,傾聽客人需求,共同討論作法,不論大量或一件。例如曾有人要準備一份禮物,期待能用好看的手工布袋子承裝,但找不到縫紉師傅願意幫忙,「只為設計一個袋子」,這樣的案例,就會被轉介到大書工作室。

 

什麼樣的創作者,就會遇到相應的喜愛者。客人多是口耳相傳而來,也有是在臉書上看到作品很喜歡,聯絡討論想要製作的樣式後就直接把布寄過來。有遠端客人偶爾會安排到花蓮旅行順便取件,也有客人會在下訂時不自覺地與大書說心情,「工作壓力太大,請幫忙做兩件茶席,我的工作環境需要紓壓的氛圍。」

 

 

她照顧布料也照顧客人,不吝傳授好手藝。「手作是迷人的,做著做著心就靜下來了。」大書在客訂工作不忙時,會邀請朋友客人來做布品葉拓,也偶爾會應客人要求開設手縫課,「真的只是做一個陪伴而已。」自己在家時不太可能會想要拿針線縫東西,當幾個人一起圍著桌子縫起來時,遊戲的趣味心情就會自然湧現。大書提供很多布、棉花、扣子、線,大多時候不給題目,就是很自由地畫草圖或直接剪裁形狀,觀察每個人的狀況後會適時教授技法完成想要的東西。即使只是完成一塊縫圖案的布都很好運用,遮蓋衣服破掉的地方、過大領子的別針、帽子的裝飾......只要能提醒大家「先不要丟掉舊的衣服、使用天然材質」,大書都蠻樂意去做。

 

花時間與客人討論產生信任、花時間整理舊布料、花時間分享手縫的療癒能量,讓她感到自己的工作很美好。這就是大書式「不浪費的意義」。

 

你也會想看:

頑童校長蘇偉馨,把被丟棄的物品變好感設計

 

圖片提供:
林靜怡

王玉萍

王玉萍

文章 8

我曾經在完成一本書稿後的夜晚,做了夢:坐在一個潛在溪中的木棧道上,跟魚說話,「都可以過來喔!木棧道這裡很安全。」花蓮就是我的木棧道,跟很多小生命一樣,我們需要清澈的溪水、靜靜地生活。 我有一個小小的工作室「寫寫字」,每年底有三個月,與十位不同的年輕人分享編輯採訪工作。期待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一起書寫清澈的花蓮,讓更多人知道,不要被輕易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