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字說話
by 李婷瑜從學校畢業後,我經歷了會計師事務所查帳、證券商輔導公司上市櫃、上市公司財務主管等工作,這些經歷讓我常常接觸到「董事長」。不論這些董事長是從小業務、小助理、還是小工程師開始做起,也不論他們所學是否與財務相關,我發現能夠創業成功的董事長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非常重視數字所提供的訊息。
最近我頻繁的接觸想創業或創業中的人士,其中不乏搭上此波文創創業潮的年輕人,談起創業的理想抱負,略帶稚氣的臉上滿是光彩,但當我開始問到營運或規劃上的數字時,臉上的光彩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些許茫然及羞澀:「我最怕數字了」、「我每次看到數字就會想睡覺」……等令人驚訝的答案。
在商場正式的對話中,用數字來取代感覺表達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數字是客觀的,是可合理修正的,而自我感覺是主觀的,是不易變動的。
為什麼會想要進入這個市場?「因為這市場目前還沒有人看到,而且市場非常大喔……」。今年的營運情況如何?「前幾個月普普通通,但上個月有比較好了。」像這類型的回答,都是在敍述自我感覺,而每個人的感覺不同,這時一定要有數字的輔助,才能確定雙方的理解不會有誤差。

曾經為一位想要以銷售特色卡片「創業」的文青分析他認為很大的市場,他所想的目標客戶也是文青族群,以台灣的人口數估算,這個族群必須每人每月都向他購買卡片,每個月才有30萬元的營收。這明顯看來是想像出來的最佳狀況,這生意扣除成本後幾乎沒有獲利可言,未來成長性令人質疑。
我也曾追問一位網路購物平台負責人,他自認公司每股價值上百元,因為會員很多而且營運很好。那會員幾位?每月營收是多少?答案是目前會員四千多名,月營收是八萬多元。
商場上偶爾需要吹點牛才能吸引對方,這我理解。在互探對方虛實時,偶爾也會澎風點,來增加自信。但請相信我,不管話說得多麼投機投緣,喝了酒後如何稱兄道弟,一旦要下決策時,還是要回歸到數字。
很多來找我諮詢的人,在我協助他們將原本的疑惑轉為數字表達之後,未來該怎麼做,不用求神問卜,也不用我多說什麼,因為數字已經明白的指出核心問題了。
因此,如果想創業,請將「讓數字說話」這句話牢記在心,從創業前的市場分析、財務預算,到正式開張後的營運檢討,甚至內部員工管理,都請先檢視數字之後再下決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