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專欄 賴芳玉我思故我在| 提倡兩性平權的公益律師,在為弱勢婦女提供法律協助的過程中,看見性別觀點的不平衡,時常導致社會輿論及判決方向忽略女性處境。「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究竟法律有沒有性別之分?她要以女性視角,點出司法中的性別盲點。
致性侵害被害者的一封信 性侵害的證據,全在妳一人,法庭上的妳會感到孤單,尤其被告辯護人交互詰問的過程。詰問的過程,問的都是妳最不堪的那一刻,到了這一刻,妳才明白,司法的路,從說清楚性侵害的過程,已然走味變成一場證明自己沒有說謊的戰場。 READ>
愛罪,誰是兇手? 2014年某日午時,在醫院病房內,一位臥床的老婦人遭人以水果刀刺入左胸,刺穿右心室,造成左胸大量血胸及左肺塌陷,經醫院急救後仍因心因性休克及呼吸衰竭死亡。拿刀的是八旬老先生,而死者是他的妻子。 READ>
失落的風箏 找不回的正義 2008年,在韓國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性侵害事件,之後改編成電影《希望:為愛重生》。2011年,在台灣發生一件十惡不赦的性侵害事件。無論是七歲小女孩或十八歲少女,在象徵著「希望」的風箏失落的那一刻,都向父親求助,二名父親在司法中奔走,但同樣都對司法結果感到憤怒與悲傷。 READ>
一份判決書 乍見武則天的遺願 婚姻的承諾,不僅是一生一世,還是生生世世相守的籌畫。若非如此,武則天豈會自廢帝號,甘稱為后;案例中的元配又何以委屈避居宮廟三十載,只盼著與夫家合爐或合葬的執念?然而,這般詮釋婚姻,究竟是浪漫了,還是驚悚了? READ>
聶隱娘的女性覺醒 聶隱娘因一身武藝而掌握改變政治社會的權力,卻不是透過婚姻,更沒有依附在男人,最後她也因理念不同和道姑分道揚鑣。海報書寫著:「我一個人,沒有同類。」這句話非常貼近聶隱娘的生命寫照。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