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溫柔待人,活成愛的本身——巴奈與《巴奈回家》
1969 年生的巴奈,出生時就被取了漢名柯美黛。在那個眾人理直氣壯稱呼原住民族為「番」的年代,父母想到保護女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要她講台語。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陶曉清的更快樂實驗:回溯生命的河流,先看見傷,才可能放下它
除了民歌之母,陶曉清的另一個身分,是心理諮商師。透過她的引導,學員們畫下自己的「生命線」,進行一趟時光旅行,回溯歲月刻下的傷痕,並試著為受綑綁的部分找出解方。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繭裹子時尚革命秀:用消費幫助世界最邊緣的人們脫離貧困
以時尚手段進行革命的繭裹子,提醒世人思考: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在時尚生產線工作,當我們把流行穿在身上,是否關心過:Who made my clothes ?READ>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今天不談民歌,心理諮商師陶曉清找回自己失落的一角
從46歲到64歲,陶曉清用18年取得一紙心理諮商證書。從找回悲傷的勇氣開始,學習理解生命中重要的人,理解,而非評價或判斷,也不企圖改變,這讓她的生命更完整。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平價時尚便宜的只是頭期款!繭裹子時尚革命秀,素人model揭殘酷真相
以時尚手段進行革命的繭裹子,提醒世人思考: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在時尚生產線工作,當我們把流行穿在身上,是否關心過:Who made my clothes ?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老靈魂潮文化 創業家的浪漫冒險
丁菱娟:面對人生抉擇時,我會啟動天使與魔鬼的內心對話。馬永欣:透過品牌影響別人也改變自己,這是最浪漫的。謝雨彤:No plan is plan,變化,也可能超乎預期地美好。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