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理想的原鄉,導演曾文珍談《逃跑的人》:哭一哭,又可以笑了
曾文珍歷時六年拍攝《逃跑的人》,目光對焦的不只是一群弱勢者,而是有血有淚、有家的人,移工的生命史流進鏡頭,以逃跑移工為主幹,拍出有所追尋的人。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你要夏蟬的一瞬一生,還是要無止盡的漫長?我看《願未央》與《我記得》
創作固然能幫人心靈飛翔,但也會形塑我們的生活方式,我相信觀眾從《願未央》、《我記得》裡所能感受的,有一部分是朱家兩代人因創作而產生的生活力量吧。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在煙花易冷的網路裡,誰能活得更真實?
社群讓人們有個錯覺,我們隨時都置身在大廣場的熱鬧中,但一轉身我們獨處時的安靜卻吵到了我們。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八零年代女性自覺,李美彌:更想爬梳的是人性「情感」
今年女性影展以「重探八零年代的自覺之聲」為題,放映1980年代李美彌導演的三部電影《未婚媽媽》、《晚間新聞》、《女子學校》。內容觸及同性戀、學生暗戀老師、職業婦女困境、年輕男性暗戀熟女、未婚媽媽等議題,描繪了80年代台灣社會的縮影。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陪你望盡人生最後風景《面對惡靈》-張淑蘭的溫柔以待
原本生長在蘭嶼東清村的張淑蘭,高中畢業後,便到了台灣本島就讀護校,22歲的那年重返蘭嶼,回到蘭嶼衛生所擔任護理師,接下了居家護理、安寧照顧和獨居老人照護的工作,這是一個極為艱鉅的挑戰,沒有前例或前輩可以指教的工作,每天都像摸著石頭過河般,邊走邊學。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她們沒有選擇,但不放棄自由《助守在異鄉》──印尼看護工的故事
印尼女孩們被當成國家最重要的輸出勞力之一,她們從少女時代就有心理準備,會被送出國照顧陌生人,與必需面對各種未知。這部紀錄片在講她們每個女孩的故事,及如何從人生中極有限的選擇中,找到點自由的可能。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