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女力心跟著光走 徐芳筠回到家的原點

看見女力 心跟著光走 徐芳筠回到家的原點

「光只是媒介,以廟宇為基地,找回世代認同、凝聚社區向心力,才是真正任務。重現古老生活韻致,文化自然生生不息。」徐芳筠點出光環境運動的深意,也映照自己從紐約回到台灣的尋根之旅,找到實踐的著力點。「原來從事藝術職業並非追求藝術,而應回歸生活。 READ>

看見女力投資者眼中的潛力股─創投篇

看見女力 投資者眼中的潛力股─創投篇

市場是殘酷的,從好設計到好生意,中間存在多少盲點與幻滅?鴻海集團創新設計總監于子正清楚指出,「並不是『只要我喜歡』就是好的設計!」美觀與否見仁見智,但是,好不好用?能不能用?可不可以被製造出來?都須經歷一段非常客觀的評估過程。更何況,從創業的角度看,一門好生意不是只有主觀認定的好設計就足夠。READ>

焦點企劃面對脆弱與迷惘 更需要傾聽自己

焦點企劃 面對脆弱與迷惘 更需要傾聽自己

印花樂用台灣土地的集體記憶作為設計靈感,Fandora為插畫家作品打開商機, 陳尹芳的藝術餐廳療癒自己和他人,李瑋琦透過鏡頭打開自己的人生。傾聽自己,找到心方向,對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事。 READ>

看見女力徐譽庭 轉化寂寞造就超級編劇

看見女力 徐譽庭 轉化寂寞造就超級編劇

「20歲,還可以用年輕當藉口;30歲,懂一些事,開始忐忑,要為自己的人生找定位。」已經走過30歲焦慮的徐譽庭,2011年創作了《我可能不會愛你》奪下7座金鐘獎,大仁哥與程又青的愛情故事固然令人心動,但女主角面對30歲「初老」的心情,更讓人心有戚戚。徐譽庭說:「我知道30歲的惶恐,想以過來人心情給走在後面的人一些建議。」READ>

觀點專欄疾病(系列之11)

觀點專欄 疾病(系列之11)

我不喜歡「病魔」這說法。打從心裡認為這樣說不合理、不公平,徒增疾病陰影。 所以,一向不知疾苦的先生突然被劃歸「重大傷病卡」持有者時,我就展開「洗腦」: 作為此身之主,我們不應怨恨肉體任何部位,[...]READ>

觀點專欄媳婦(系列之6)

觀點專欄 媳婦(系列之6)

人到中年,生命中許多角色的面目才清晰起來。對於喜歡的角色,我們期待更多更好的劇本,希望繼續不斷演下去﹔而不喜歡的,則想趕緊修改劇本、跳脫戲路,以便更換新角色。 然而,兩者未必都能盡如人意。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