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不做會遺憾,所以她用書點燃火種:青鳥書店蔡瑞珊
by 黃詩茹青鳥是一間自由的書店,我們都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晨光從三角窗灑落,為青鳥書店注入純淨的靈魂。書與人相遇,是宇宙間的微小火光。
青鳥書店隱身於華山文創園區的玻璃屋二樓,去過的人都難忘那道美麗的三角窗。那道光讓書店主人蔡瑞珊想起安藤忠雄的光影詩學,「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待在光明中。而是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在那拚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她也正迎著光,以這十八坪的小書店為起點,向前奔去。(同場加映|馬欣:跟著愛麗絲走向更大的世界)
八位革命家 只賣需要思考的書
青鳥自2016年底開幕至今,短短半年,已是間個性鮮明的書店。兩千多本的藏書,由蔡瑞珊邀請七位選書人合作,李清志、李明璁、杜祖業、林祖儀、曾柏文、蘇民、張育寧,分別負責建築、社會影視音、設計、政治、經典、未來、科技類,藝文類則由她親自挑選。「這裡都是革命家呀!」選書人之間的價值對話也像三角窗的光影交錯,帶來精彩的思想交鋒。
「我不賣一小時就能看完的書。」思想,是青鳥的本質,包括新書、暢銷書都經過挑選。對她而言,只賣三個月內新書的大型書店,是自由的不自由,她更希望透過閱讀,建立人獨立思考的習慣。眼光精準、堅持原則,不僅讓青鳥每月都有五百本的銷量,也讓書店抓到了對的讀者,「他們是一群有自己生活樣態的文青。」即使是價格偏高的設計、建築類書籍,都有亮眼成績。
書媒體 傳遞思想的力量
媒體出身的蔡瑞珊,也發揮她製作與行銷的專長,以策展的方式將平面書本立體化。不同於東京森岡書店「每週一本」的策展模式,青鳥選擇以議題帶動多本書的策展,每三天就有一場講座,以密集頻率傳達「書媒體」的豐沛能量。例如五月以「 蘆澤啟治X設計」為主題,透過選書、物件、攝影,介紹台灣讀者或許不太熟悉的日本建築師。
「我不辦無聊的講座。」所謂的無聊,是讀者可想而知、想當然爾的內容。於是她注意到蘆澤啟治在311地震後開啟的「石卷工坊」,結合設計師、志工與居民,將沿海地區的商店街轉型為手工家具工作室,成功啟動災難後的新興商業模式。再將日本經驗串聯台灣的921震災,與建築師方尹萍共同策劃,請來智威湯遜董事總經理鄧博文和蘆澤啟治一同探討設計如何在災難後延續經濟力。
「各式各樣的人都是我的素材,只要議題出現,我就知道要找誰,就能做出更具爆發力的內容。」對的題目加上對的人,青鳥的每場講座都是蔡瑞珊製作的「節目」,把不同元素放在一起,再透過超強的執行力,讓故事亮麗登場。很多人說她做書店是轉行,其實她每天還是在做節目,一樣享受過程中的挑戰,音樂、燈光,甚至講者說話的內容、順序,在她腦中都有精細的rundown,連選書人現在都很習慣被她「發通告」。(同場加映|馮宇的日常設計課:小學課本)
媒體人開書店 在青鳥成就夢想
從媒體到閱樂書店,從閱樂到青鳥,蔡瑞珊的人生轉了兩個彎。中文系畢業後進入電視台,從業務部做到節目部,「我的目標是做到電視台最重要的時段,而且是同時段第一名。」一路幫公司打下輝煌戰果,站穩一席之地準備高升時,她卻選擇瀟灑離開。
脫離舒適圈是蔡瑞珊給自己的功課,當起閱樂書店店長卻是「意外」。「當時閱樂的資金大概剩兩、三個月就燒完了,我只好跳下去做,沒有做過實體,也沒有創業經驗,非常害怕。」看似沒有退路,卻意外出現轉機,進入閱樂後,蔡瑞珊迅速接到大案子,讓書店轉虧為盈,不僅給她很大的信心,也讓她從此愛上書店。
「閱樂讓我知道書店是最純粹的地方,有最真實而單純的快樂。」為了保有這份純粹,她離開待了三年的閱樂,決心讓青鳥飛翔。擔心失敗,也擔心賠錢,「但我只能想如何做好它。」不讓自己沉溺安逸,是蔡瑞珊讓自己保持清醒的方式,「我希望四十歲之後,不用再擔心誰會開除我。」因此,她不讓自己停下腳步,鞭策自己繼續學習、不能空白。(同場加映:小間書菜,田園裡的書香味)
她也要求青鳥的店員,下班後一定要去做一件喜歡的事,絕不能只會應付SOP。於是有人成了甜點主廚,做出青鳥芭娜娜蛋糕;喜歡繪畫的,蔡瑞珊鼓勵她出繪本集;還有人舉辦音樂實驗劇、出了獨立刊物。她鼓勵大家培養書店之外的第二專長,更運用青鳥的資源幫忙行銷。看著夥伴的成長,她知道這是一件對的事情,而且很值得。「小小一間青鳥,成就八個人的夢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看不到光,開書店就是希望大家醒過來。」
以書為堡壘 做清醒的閱讀者
敢冒險、勇於挑戰,來自父親的身教。出身雲林農家的父親,不甘國中畢業後只能下田耕種的命運,「國二那年的一天清晨,他拿著註冊費,穿著麵粉袋內褲從後門逃家,跳上一列火車,就這樣到了台北。」當過西裝學徒、出師開店,也做過房地產,一手打拼讓子女有優渥的成長環境。「他是自己開創新局的人,從小就教我們不要相信算命。」父親的督促,讓她知道眼光要放在五年、十年後,不能停滯在上一輩的基礎,得靠自己的雙手改變。
「青鳥是一間自由的書店,我們都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不僅是蔡瑞珊作為書店主人的宣言,也是現實生活中,閱讀帶給她的思想啟蒙。外型亮麗、國語標準,成長過程中,她曾想隱藏自己會說台語,甚至父親也曾感嘆生了一個「外省小孩。」但那時候,她不理解父親的嘆息,也不理解為何每逢二二八都有人抗議。
直到進入閱樂,遇到張鐵志。「他告訴我,身為一個文藝書店的店長,你必須做好進入這個領域的準備。你看的書要改,人家講什麼,你要聽得懂,不要跟文盲一樣。」毒辣而直接的思想衝撞,讓她乖乖接下書單。《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與陳芳明的《革命與詩》是她常提的經典,「我終於看懂了!我突然能把過去破碎的記憶串聯起來,突然能理解父親的嘆息。」從閱讀發現自己的無知,也從閱讀療癒過去的記憶不全,從那時開始,她對任何書都不排斥了。
許多人看她在青鳥實踐夢想,卻不知夢想有多沉重。「待在閱樂,我有固定的薪水、有鐵哥撐腰,而青鳥成功或失敗都要自己承擔。大家都一味頌揚創業的美夢,好像它是顆華麗的糖果。」舞台背後的冷暖,她最清楚,那份辛苦是來自對抗體制的掙扎。讀到《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川本三郎傷痕累累的青春告白讓她心有所感,雨不停的時代,時常有人死去的時代,要如何活下去?
只是書中頭盔與棍棒的全共鬥場景,置換成當下的社會與職場。「把持權力的人希望你死去,但你要有堅強的意志力活下去,否則十年後還是一樣的狀態,永遠沒有顛覆的可能。」她看到前仆後繼的創業者在種種壓力下陣亡、消失,但這些不見於媒體,往往被權勢者一筆抹去。「不是創業者不夠好,是他們太善良、太信任、太無知,這是潛伏在每個人身上的問題,只是大家都不說。」
「愛看書的沒有壞人,賣書的只有傻子。」蔡瑞珊說青鳥落腳華山是因緣際會,是書店選擇了她。書店是城市的光,從閱讀中追尋真相,在時代中找到座標,蔡瑞珊選擇以書為堡壘,對抗不溫柔的時代。「青鳥就是我的基地,我看得見未來的五年、十年,不會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