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創業ABC搞懂了沒?
by 陳苓云從接案到創業,不僅是身分和工作型態的轉變。
做自己的老闆,「接案」是設計人最普遍的選擇,也是累積經驗資本的第一課。接案與創業大不同,單純接案,和成立工作室、公司,有何差異?各種組織類型,標示著不同的發展任務,我們可透過這點,來檢視創業人的思考和規畫,看見未來的夢想藍圖。
組織、財務、執行力 做老闆就要全盤規畫
從接案到創業,不僅是身分和工作型態的轉變。長期與《印刻文學生活誌》合作、以書封設計聞名的一瞬設計負責人蔡南昇表示,身為創作者,只要在截稿前,交出客戶點頭滿意的作品;成為老闆後,「有關公司規章、制度,如何開立發票處理帳務,人事費用的支出,員工狀態的照料,樣樣不可馬虎。最常思考接案品質與收入間如何取捨,深怕因決策錯誤,混淆品牌形象。」
收入成長達到節稅規模,或需要增聘人力分擔工作,是設計人思考創業與否的實際需求。創業必須進行商業登記,正標誌著新品牌的成立,是創作者實踐自我設計觀點的開始。創業之路要走得長遠,與品牌定位和經營策略有關,這牽涉到行銷、市場、財務和營利模式,環環相扣,比單純接案複雜許多,即使過程充滿摸索與考驗,卻是打下基礎和累積實力的必要之路。
三年後的品牌力在哪? 起步就要想清楚
致力於發展本土印花設計布品的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便明確定位:印花樂要做品牌,而非創作者個人的抒發。品牌必須有持續性、系列性,因此邱瓊玉、沈奕妤、蔡玟卉三位創業夥伴,不斷自問:「三年後印花樂會在哪裡被看見?第一百位忠實顧客在哪裡?」以此做出短中長程的規畫。
此外,印花樂切入臺灣布品缺乏自有品牌的市場,將需求轉化為品牌亮點,拿下35萬元補助金,作為創業第一桶金。邱瓊玉說:「因為參加教育部U-START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透過撰寫營運計畫書自我審視,對於創業目的、品牌核心以及發展藍圖的想像,都有較完整的想法。」
法人與非法人 營利組織型態怎麼選?
目前常見的營利組織型態,以獨資、合夥組織、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四種為主。小型商店及個人工作室適合獨資及合夥組織,獨資資本額限25萬元以下;合夥組織由兩位以上經營者共同出資,資金超過25萬元才須提出資金證明。較具規模的中型工作室及中小企業,適合登記為有限公司,股東至少一人。股份有限公司需股東至少二人、董事至少三人、董事長一人,並選出監察人至少一位,因此適合七人以上團隊、資本額超過100萬元者。屬於法人的公司組織,若對公司法相關法規不清楚,容易在無意中觸法受罰;但在法律上可獨立行使一切法律權利及義務,可上市上櫃,在募資及規模擴張上較方便。
這些組織規模各有優點與限制,如何營運全在創業者。獨資及合夥組織雖然運作靈活,但若要發展大計畫,恐怕較難得到資金挹注。蔡南昇說:「一瞬設計雖然登記為有限公司,現階段規模不想太大、方向不想太雜,以免為了維持營運,而犧牲了執行案件的自由度。」但印花樂雖名為工作室,卻登記為公司組織,也是著眼於未來發展空間。
育成加給力 扶植新人創造亮點
已輔導過50組青年創業團隊的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除了依據營運計畫書挑選合作對象,更針對微型創業者,提供基本財務、經濟原理、法律觀念等專業輔導,甚至由財務管理角度協助檢視成本、定價等策略思考,是「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的成功範例。
世代文化創辦人周奕成解釋,團隊以合作創業模式,扮演三種服務角色:一是空間租用,基本為半年一約,提供空間建議;二是管理公司概念,包括商店財務、人事、法務、進銷存系統的建立;三是股東,以小股投資六至七家。目前已有20家店、25個品牌,進駐世代文化所承租的大稻埕歷史建築,以民藝埕、眾藝埕、小藝埕等據點快速擴張,還有七月新開張的學藝埕、聯藝埕,立基於複合式商場的規畫概念,成為大稻埕文化復興的亮點。
共同空間串聯 微型創業群聚力量大
微型創業者最需要資源挹注。除了世代文化提供經營面的育成輔導,歐美已行之有年的「共同工作空間」概念,近來也在臺灣興起,因為大幅降低創業成本,受到許多獨立工作者的歡迎。
由兩位七年級女生創立的「好伴共同工作空間」,藉由資源交流、分享空間,媒合soho族、個人工作者與創業家,也策劃小旅行、講座、工作坊等活動,邀約同樣具備社會關懷的團體,從倡議至實質付與行動。此外,還有政大創立方、CLBC、「混_hun」、Changee,新竹交大YESer、CVS創意亞洲共享工作空間等,不只是分享辦公空間、共同負擔租金,更積極為創業者創造資源交流機會,適合自由接案的創意人以及起步中的創業團隊。
做自己的老闆,接案可說是暖身期,至於是否適合創業?應該選擇哪種組織型態及工作方式?都是踏上創業之路前必要的思考,以及過程中不可或忘的自我檢視。
-
公司規模小大規定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