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wannabe 失婚後華麗轉身 陳珮雯找回自己

by  蘇惠昭
面對另一階段的人生,她選擇用自己的資源幫助經濟陷入困境的單親媽媽。

陳珮雯從來不想成為一個有故事的女人,只是,故事找上了她。

 

她原來以為的人生,不過是默默跟著克緹國際總裁的父親陳武剛做事,順從醫生丈夫,然後在天鵝絨鋪成的舒適圈中,優優雅雅,風平浪靜度過一生。

陳珮雯(左)跟著父親一起打拼事業,看著克緹國際萬丈高樓平地起,卻在事業成功時婚姻遇到挫折。陳珮雯/提供

公主、貴婦、女強人,陳珮雯說:「那都不是我」。她認知的自己是「一個沒有聲音的人」,加上「反應慢半拍」,單純到不知人性之曲彎與複雜。沒有聲音,所以從來不曾設計自己的生命,總是把父親、丈夫、兒子放在自我之前,不過那是在離婚之前。

 

如果問陳武剛,他一定也會說小雯是幾個孩子中最乖的。「乖」的另一個意思是聽話,沒有主見,不會反駁,所以第一個被父親安排跟在身邊工作的孩子就是她。當時的克緹只有三個人,陳武剛、陳珮雯和會計,沒有商學背景的她曾經連報價單內含5%的稅都搞不懂,害父親平白損失一筆錢,在辦公室被大聲罵到抬不起頭來。

 

父親致力於研發和製造,從填報價單到收帳到出口,小妹陳珮雯什麼都學。她看著克緹以一瓶潔容霜起步,建立品牌,開創直銷、傳銷、店銷「三銷合一」的行銷通路;然後跨出台灣,插旗數十個國家,最後在台北信義區蓋起象徵攀爬到成功峰頂的全豐盛大樓。「總裁室執行祕書長」,這是陳珮雯的頭銜。

 

她的婚姻,卻樓起樓塌了。(你也會想看:中年女子單身後)

 

王子與公主童話幻滅

 

26歲,陳珮雯和父親矚意,她和當時任職三總的皮膚科醫生結婚。愛是什麼?她以為全心付出,全然的順服就是愛;以為被丈夫規定「不可以獨自出門」、「不要看電視」就是愛。她的自我如此弱小,但一點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29歲,兒子出生,工作與家庭,一切看似幸福美滿,她不理解人的感情是流動的,沒有參與彼此生命的幸福如此脆弱。

 

接下來,丈夫決定一家人移民紐西蘭。移民監坐滿,先生回台灣開醫美診所,陳珮雯和兒子留在紐西蘭,這也是丈夫的決定。事情就發生在先生獨自回台灣創業後,具公眾知名度的C小姐介入,讓原本平順的婚姻變了調。

 

「你在戀愛嗎?」她小心的問。他直接承認了,連撒一個遮掩的小謊都沒有。

 

頭上的天,瞬間傾塌,陳珮雯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但既然那兩人相愛,她願意成全。從小到大,她「缺乏自信,處處為人著想」的性格,竟然極端到用在婚姻的第三者。(你也會想看:我不當好女人了)

 

這樁婚外情事件,糾纏數回合,最後演變成登上週刊封面,克緹公主、整形名醫、名女人……的婚變大戲。情勢大逆轉,陳珮雯變成了被逼著離婚的那人。

 

離婚的過程,陳珮雯看盡無法想像的情節真實上演,財物都被搬走,唯一留給她的是兒子的撫養權。當時才十歲的兒子,也在粗暴過程中受到驚嚇,兩個星期不上學,想在家保護媽媽,「那不是爸爸,爸爸的靈魂不見了。」他顫抖著對媽媽說。

 

陳珮雯身心俱裂,唯一想保護的,只有孩子。

 

 

從事件曝光,到先生將岳父告上法院,家人才知道這個沒有聲音的女兒經歷了什麼樣的遭遇。原來懂得法律就可以翻轉受害者和加害者的位置。沒有任何一種儀器可以測量陳珮雯的傷有多重,有多痛,她還聽到一種更冰冷的嘲諷:反正妳家那麼有錢,離個婚也不會多慘吧!(你也會想看:致婚姻反對論者)

 

走出舒適圈才覺醒

 

事實證明,財富醫治不了感情的傷痛。長達五年,陳珮雯沒有變成鬥士,而是幾乎不敢出門,光是想像落在身上的眼光就無法呼吸;也不敢看報紙,害怕看到那個不斷被報導的名字。她去看心理醫生,她打電話給親密的朋友訴說冤屈,「但是有人可以聽妳重複講十次、二十次嗎?」熬過無數漫漫長夜之後,上帝的手接住了她,成為她的依靠。

 

更關鍵的是家人的鼓勵與陪伴,以及她對兒子的愛。

為台東偏鄉孩子藝術導覽,陳珮雯(左一)在付出中找回自己的力量。

陳珮雯是無聲的小白兔,二姊陳思帆則是俠女,她擔任理事長的國際公益藝術基金會,號召各領域的藝術家投身藝術公益展演活動來協助被忽略的弱勢團體。第一次被二姊拎出門到台東偏鄉,對陳珮雯來說,像被丟到另一個世界,「我從來不知道,學校的一頓飯可能是孩子一天中唯一的一餐,也從來不知道,一個孩子有沒有早餐可吃,要取決於爸爸有沒有喝酒……」。

 

有酒瓶可以換錢,才有早餐吃。陳珮雯想像過貧窮,卻從來沒有真正站在窮人的生活現場,她驚覺自己生活的狹隘,也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麼幸福,而那樣的幸福,不是每一個孩子應該享有的嗎?

(你也會想看:不忍孩子吃不飽 小孩食堂興起)

 

化身DJ、作家empower單親媽媽

 

這陷落之後的醒覺,成為陳珮雯轉身的開始。2011年,離婚的五年後,陳珮雯接受環宇廣播「小玉家族」深度訪問,主持人小玉花很多時間去了解陳珮雯的生命故事,等到真正面對面,小玉發現坐在她面前的是一個散發溫暖,而且「善良到讓人心疼」的女人。那也是婚變後第一次,陳珮雯終於講出了那個故事,那個被炸得粉碎再慢慢修補回來的故事。

 

訪談帶來陳珮雯生命的另一個轉折,隔年,環宇電台邀請陳珮雯主持「美麗年代」節目,並於佳音電台聯播。當時是電台節目總監的小玉除了擔任節目監製,也負責帶領陳珮雯,引導她成為專業的主持人。小玉成為陳珮雯重要的朋友,「美麗年代」則逐漸發展成一個專訪單親媽媽的節目,陳珮雯笑著也哭著主持,那些女性從谷底往上爬,帶著傷痛努力生存,守護孩子的故事,總是給了陳珮雯新的力量。

 

 

節目至今已訪問了近百位單親媽媽及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大家一兩個月聚會一次,到這些單親媽媽開的店或公司給予支持,或是一起做公益、參與愛心園遊會或音樂會。

 

「所以我們療癒了彼此。」不只是療癒,陳珮雯進而寫下自己和單親媽媽們的故事,出版《愛˙無限大》、《愛˙的禮物》二書,有了作家的身分。兩年前,兒子到美國念書,面對另一個階段的人生,她選擇運用自己的資源幫助經濟陷入困境的單親媽媽,透過兒福找到幾位單親媽媽,傳授美容技術,希望藉此改變她們到處打工的命運。

 

TUTU&BOW—陪伴年輕人的社會企業

 

她更想為年輕孩子做一些事,特別是拉拔那些在西門町靠著讓怪叔叔「摸一把」賺錢以滿足物慾的女孩,每聽聞一次,陳珮雯的心就被針扎一次,這就是「TUTU&BOW--蓬蓬裙與蝴蝶結」誕生的由來。

陳珮雯將自己與單親媽媽的故事集結成書,版稅捐贈給三峽復興堂教會。

這個給年輕人的保養品品牌與克緹無關,完全是陳珮雯個人的發想。她希望透過保養品接觸到經濟困難的年輕人,從接觸,溝通而分享,「朋友之間不就是這樣嗎?有人用了一個不錯的保養品,另一個就會說妳幫我買。」,「幫我買」,一般人會說那叫「直銷」,但在陳珮雯看來其實是分享,分享一瓶潔容霜可以獲得三百三十元,照顧了朋友的皮膚,同時也某種程度解決了經濟問題。

 

「這一切都始於關心。」陳珮雯說:「我不只是關心妳的皮膚,也關心妳的人生價值觀。」目前這品牌以支持弱勢家庭及教會孩子為主,「我看到他們開始肯定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也能為家裡盡一份心力。」

 

 

去年推出的「紅樓夢十二金釵」面膜,則是由頑石創意設計,紀念曹雪芹三百周年的文創產業產品,是商品,同時也寓意著女性的力量。

 

未來的TuTu&Bow,陳珮雯希望它成為社會企業,社企不是公益,社企也需要賺錢,但賺來的錢不是放進老闆的口袋,而是用之於社會。

 

走到這裡,如果離婚之前的陳珮雯遇到現在的陳珮雯,恐怕會問:這個很有自信,對社會充滿關懷的女人,她是誰?

 

舊事已過,但傷疤仍在。回想起那一段失語的日子,陳珮雯仍然有情緒,說話速度不自覺加快,但她已經強壯到足以包覆和消化,從一個被寫進故事,無聲的受害者,華麗轉身,為自己的人生故事發言。

 

圖片提供:
陳珮雯

蘇惠昭

蘇惠昭

文章 45

自由撰稿 人物採訪/報導 看書、養貓、逐花、拍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