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奶奶的少女時代 林怡芬的乙女練習

by  黃詩茹
在日常生活中,找回永保少女般純真初心的能量。

任歲月流轉,永遠保持純真樣貌。所謂的青春永駐,比起醫美,更天然的方式,就是修練自己的純粹初心。

插畫家林怡芬提出十二道生活練習題,透過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修練專心做好一件事的純粹初心。

正與女兒一同在京都「兩歲小孩的藝術大學」學習的插畫家林怡芬,在2015年之末,2016之始,以年曆與日帖的形式,拋出十二道永保「乙女心」的生活練習。「乙女」一詞源自日文,意為「少女」。「在講求效率的時代,將老奶奶年代裡的美好事物傳遞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找回永保少女般純真初心的能量,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十二個月份搭配十二道生活練習題,甜點、書信、手藝、園藝、喝茶、吃飯、健康、衣裝、讀書、文具、動物、掃除,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卻是林怡芬想真心誠意面對的大事。

 

奶奶和那個美好時代

 

在《乙女日帖》一書中,林怡芬多次提到關於「那個年代」的記憶:時間緩緩地漂浮在空氣中,生活的畫面暖暖地流動著。「小時候,常常有親戚朋友來家裡泡茶,大人們熱鬧地聊天,我喜歡坐在旁邊聽他們說話、說故事,那些故事的片段後來都成為我的生活基底。」如果人的個性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來自於童年記憶,林怡芬細膩的心思或許是源自於她的奶奶。

將做衣服剩下的、一塊一塊四方形的碎布,拼起來縫成一條棉被。每一塊拼布的組合,都是奶奶用心配色縫製的,陪伴著家族的小孩成長。

林怡芬記憶中的奶奶,是家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總是散發溫暖和感性的氛圍,還有一顆溫柔細膩的少女心。「我的爺爺是個很節儉的人,但每一次他們出門,如果巴士開進休息站,爺爺就會去買一杯咖啡,和奶奶一人一半,爺爺的節儉在奶奶眼中變成最羅曼蒂克的事情。」八、九十歲的奶奶想起她的少女時代,想起父親帶她上臺北,參觀萬國博覽會的那一天,就像個十多歲的少女,那份純情把歲月都融化了。
 

食物的記憶 愛的滋味

 

笑稱自己從小個性就慢的怡芬,彷彿對奶奶那個年代的氛圍與生活態度情有獨鍾。動手做甜點招待朋友、親手為家人縫製衣服、寫一封書信傳達思念,或是泡一杯茶、做一桌飯菜,又或是透過運動、打掃安頓身心。現代人眼中看似麻煩的事物,卻有人甘之如飴的身體力行,於是她在《乙女日帖》中,透過「乙女見習」,拜訪這些朋友,探索那種專心單純的生活態度,「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這些美好的事物能不能在生活中更豐富一些?」

 

提到吃飯,她就想起媽媽做好一桌飯菜,喊著家人吃飯的時刻,一碗晶瑩剔透的白米飯就是餐桌上的幸福。為了調整飲食,也為了讓女兒留下食物的記憶,怡芬拜訪了好友千弘。本業是室內設計的千弘,卻是林怡芬心中會做出一桌「男子飯」的大廚,傳統市場的日常食材、冰箱裡剩餘的食材,都可以變成具有創意卻豐富美味的家庭料理。

 


「那是他和母親之間的回憶。」小時候,千弘就常和母親一起上市場挑食材,回家後一同在廚房挑菜、做飯,「有些媽媽會怕孩子危險、怕麻煩,不喜歡小孩進廚房,但千弘的媽媽從小讓他一起參與,讓他覺得做菜、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童年回憶裡,食物就是母親的愛,長大後,千弘也喜歡看到大家吃飯時的開心神情,生活是那樣的自然有味。怡芬說,《乙女日帖》中拜訪的朋友,之所以在快速的生活中仍維持著內心的一方美好天地,或多或少都與個人的兒時記憶有關,那些被愛和時間灌溉過的,終究會吐出新芽。

 

孩子 盡情享受世界吧!

 

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事物美好的本質,在平凡生活咀嚼出淡淡的滋味。十二道練習題中,怡芬向朋友學習裁縫、做苔球,陌生的嘗試就像孩子探索新世界,每每讀著她的文字與體會,都有一種「重新做一次孩子」的感受。

 

 

而現實生活中,怡芬和女兒妹妹醬也一同在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的「兩歲小孩的藝術大學」學習。打破固定時段的課堂設計,在「兩歲小孩的藝術大學」,母女一同爬山上學,觀察四季變化;在小菜園裡動手耕種,夏天收成的黃瓜,就沾著味噌品嘗。孩子的感受力在開放的自然環境中被打開,看似一成不變的山路,卻日日都在變化,處處都是驚奇。「我那時才知道栗子的外殼原來是毛茸茸的!」善感的怡芬也跟著女兒一起被大自然啟發,讓自己歸零後,彷彿重新享受了臺灣孩子少有的童年。

 

《乙女日帖》中,怡芬拜訪了插畫家前輩鄭明進老師,老師珍藏著他多年來與世界各地友人的通信。不同於電子產品的「傳達」,老師更重視親筆寫信的「傳情」,鄭明進老師給三個孫子孫女的家書寫道:「要愛身邊的小動物,要尊重生命,看到螞蟻不要踩;要懂得交朋友,好朋友壞朋友都要交,才能分辨誰是真正的朋友;自己寫自己畫畫,自己動手試試看。」短短的三個叮嚀,卻有飽滿的人生智慧。我問怡芬:「如果是你,想對女兒說些什麼呢?」怡芬想了想,「很多時候,父母會對孩子說:『小心點!』,但我想跟女兒說:『不要怕!盡情地玩,盡情地享受世界吧!』」


 

少即是多的練習

 

同時身為藝術創作者、母親、妻子,如何與生活中的繁瑣與忙碌共處?怡芬說,「Less is More。以前是把這個想法放在設計美學上思考,現在用在生活中更有體會。」用刪減法過生活,是對身體、對自己的尊重,懂得捨得,身心更自在。進而也會用這份尊重的心意面對動植物、面對生活。奶奶的少女心,像棉花糖般柔軟而甜蜜,被愛醞釀的記憶成為怡芬珍視的生活滋味,這十二道練習都是進行式,都是乙女生活中的日日功課。





 

圖片提供:
自轉星球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黃詩茹

黃詩茹

文章 70

畢業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宗教研究所。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文字企劃、採訪撰稿。 願以文字堆疊出一條小徑,通往有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