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 好伴 讓工作友善社會

by  非常木蘭
好伴不只是共同工作空間,更是在地人關懷生活文化及環境議題的據點。

 有一棟「好伴共同工作空間」自2013年年底在台中中區民族路上開始營運,在這塊充滿歷史人文軌跡的老城區裡,不僅樹立老屋新地標,還以一種匯聚人才、資源整合的的方式,舉步要更深耕發展當地文化的內涵。

入駐台中老城區,打造新聚點

兩位創辦人張珮綺、邱嘉緣甫於2013畢業自台大財金系、社會系畢業。走上青年返鄉創業契機,正是因由於大四畢業前夕,修習了社會系陳東升教授所開的「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課程的緣故。

 

兩位故鄉皆台中的七年級女生拿出積蓄的存款,加上獲得「慕哲社會企業」的投資,共300萬元,開設了這爿目前已普及於歐美、日本,但在臺灣仍相當稀有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經營面向則不限於空間營運。

這張共同工作桌是不同木材切割成台中各行政區板塊再拼組成的舊台中市模樣,蘊含張珮綺(右一)、邱嘉緣(右三)回鄉打拼,期許美好未來的心意。

 

租下這棟坐落於中區、有70年歷史的「白律師事務所」,經過任職於「中區再生基地」,並曾在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畢業的黃郁軒的幫忙,一番規劃與重整,使得空間闊綽的雙層老宅新居,展現出年輕活潑風格的同時,也留存下溫婉大方的歷史韻味。

 

中區這一帶曾是城內最繁華的區帶,新潮、時尚的百貨、商圈林立,因著商機外移,走向凋零,成為全台歇市率最高的市中心。不過,近年,在第一廣場、繼光街一帶,由於外籍移工群聚,不少東南亞料理餐廳、食材雜貨商店相繼開設,儼然有「小東南亞」之姿;「日出集團」在站前綠川旁打造「宮原眼科」與「第四信用合作社」,受到年輕族群的歡迎,沉寂已久的中區,好似挹注了新活力。

串連在地資源,兼具創新與關懷

由於在學時期首先接觸到青年創業與住宅空間結合的概念,並且深受吸引,最後孵育出亮眼的具體「好伴」。對關懷社會的她們來說,「好伴」秉持「自我實踐」、「社會創新」、「在地關懷」的三大原則,手邊掌握的資源、計畫,早已超越共同工作空間的單純機能。


首先,藉由資源交流、分享的空間形式,媒合soho族、個人工作者與創業家,使內心具備夢想,盼望執行,卻不知從何著手的人,能在此獲得協助,不僅可能募得資金,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曝光率。藉由【座伴計劃團隊】的徵選,首期獲選入駐的有:好的質變映畫、友愛兔、淺表、薪新職人、樹語人等幾個小團隊,每週都以週記方式報告他們的主題關懷與工作進度。

同時,「好伴」策劃小旅行、講座、工作坊等活動,邀約同樣具備社會關懷的團體,好比:「魚麗人文共同廚房」、「上下游News & Market」、「竹山小鎮文創」等等,從倡議至實質付與行動。


落腳中區的「好伴」,自然也鼓勵與中區相關的在地議題,以友善開放的鄰里關係,組織串聯附近的社區關係;使「好伴」對於當地人來說,不僅僅只是傳統觀念裡新開設的「一間店」,而是社區的節點與公共議題的討論點。【中區小旅行】好食漫遊篇,就是邀請台中人作家劉克襄策劃、帶領,從熱鬧的菜市場,充滿歷史底蘊的舊城街道,臺中在地的食飲故事,到美味講究的手工料理,用一整天的時間,深度的感受,細細品味臺中的好人情,好味道。

好伴也常規劃在地文化活動,意圖喚起大家重現在地文史價值。
甚至,還徵實習店長,給予完整的教育訓練、排班工作、活動策劃等,企圖讓這些實習店長帶著好伴的理念及核心關懷,成為具有社會關懷、執行能力的空間專業經理人,非常給力。

立即診斷,旋即修正,靈活經營

兩位年齡相仿的女生暢談「好伴」創辦的點滴、理念與實踐現況,最末,也不住令人好奇探問:在面對夢想與商業經營的風險,兩人將如何因應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

意外地,對於這樣的疑難,兩位年輕女孩反而微笑侃談、答道:創業將近6個月,收支已開始可打平。收入是靠入駐租金(二樓工作空間分月租、日租)、一樓空間包場出租(計時)、舉辦收費演講與活動等,收費標準約莫是台北標準的二分之一吧!很多項目還在試水溫。

 

由於年輕世代是在資源相較豐富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因此,相較上一世代習以為常的傳統企業,年輕一輩對於計畫的執行與反省能力反而相較活絡與快速,有著能夠立即診斷、旋即修正的能耐,也因此迴避掉瞬間全盤失敗的可能性。


因而,兩位有著理念、能力與實踐能耐的女生,一路孵育從無至有的「好伴」,也有著令人期許的願景。 

 

圖片提供:
好伴

非常木蘭

非常木蘭 https://www.facebook.com/verymulan?ref=hl

文章 30

非常木蘭是支持女人圓夢的社會企業,扮演Empower角色,陪伴妳實現自我、活出態度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