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小樹的家 都市裡的一抹綠意
by 王 華繪本像橋樑,連結大人和孩子的心,當這些好故事在心中發芽,終能匯聚成無形的力量。
生命中有哪件事一定要去做?
如果有一天,你的腦中冒出這個疑問句,你能說得出答案嗎?假使說得出答案,下一步你是選擇繼續原地踏步,或是選擇付諸行動?
也許大部分的人礙於現實而選擇前者,但許瓊文卻選擇了後者,逐步打造了「小樹的家」繪本咖啡館。
許瓊文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只是往往陷入生活與工作,而難以實踐。這念頭不是消失了,而是被遺忘在心底。
「我只是重新聆聽內心的聲音,重視它、實踐它,如此而已。」
驀然回首 種子早在心中萌發
回想念頭產生的那一瞬間,瓊文已是前途看好的業務主管。當時她正在速食餐廳等待客戶,一張孩童天真的笑容猛然地竄進她的腦海,「我想做跟兒童有關的工作。」這樣的念頭因而產生,她清楚聽到自己的心聲。至於實際該做什麼,當下並沒有明確的想法,但她決定靠自己去尋找答案!
那段日子,她因為上下班時間較有彈性,經常在餘暇時到兒童公益團體擔任志工,深刻地體會「兒童身心的發展,和大人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尤其當她注意到森林小學的孩子眼睛會發光,也看見他們與父母互動的情形,恍然明白一件事:「家庭對孩子的人格養成,影響最深。沒有健康快樂的大人,怎麼會有健康快樂的小孩!」
但是,孩子在想些什麼?親子之間的關係如何?好奇心趨使,瓊文毅然辭掉工作,北上就讀兒童與家庭學系,像一塊海綿認真地吸收專業知識。
解讀自己 找到人生新方向
瓊文向來對「人」很有興趣。以前就喜歡去上些心理學相關課程,從中不斷地挖掘自己內心的聲音,在這過程中,也重新認識自己。如今想來,彷彿走到今日,一切都是因緣注定。
從小她就像個大姐姐般照顧著周遭的孩子。「國小五、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走出校門,一個糾察隊的男生跟我說:『你後面帶了一群小孩,你這樣子好像保母欸!』。我回頭一看,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帶領著一群年紀比我還小的小孩。」瓊文笑著談起這些重新喚起的童年記憶。小時候嚷著要當保姆,長大後也曾想過選讀幼保科,但都是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頭。那時候自己迷迷糊糊的,哪會知道如何抉擇人生的未來。
現在,瓊文笑說,感謝繞了一個很大的彎,她看見的人生風景更廣、更大,如此回過頭來重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更加堅定自己要投身兒童相關工作的決心。
繪本為媒介 重回生根處
結束兒童與家庭學系的課程時,瓊文開始思索如何在為兒童服務的領域裡找到自己的定位。曾修習兒童文學的課程,感受繪本的美好。尤其閱讀《你很特別》繪本,故事中所陳述的意涵,帶給她莫大的震撼,使她相信︰「繪本不只是兒童讀物,大人也需要故事的滋養。」
回到高雄後,瓊文四處拜訪兒童故事團體,甚至全省走透透,包括北部的「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花蓮的「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同時閱讀大量的繪本,這些都像是一種養分的累積。瓊文說:「這麼多經歷,就像拼圖,有時候遇到這件事,心裡的拼圖會移一下位置,但是讓我越來越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一開始是想開設兒童書店,後來決定把方向調整成繪本咖啡館,讓走進來的人年齡層更廣。當她決定開設「小樹的家」時,腦海裡那一幅圖像變得更鮮明了。
用心灌溉 等待小樹茁壯
如何結合繪本與咖啡,在高雄沒有前例可以提供參考,身邊的人不斷提出質疑,她怎麼克服這些困難?
她拿出《謝謝你,小熊》繪本,講述故事中的小熊撿到了一個盒子,想要送給他的好友老鼠,但在送給老鼠的途中,小熊不斷地遇到各種動物的質疑,以致小熊開始懷疑這個禮物是否不夠好。故事的結尾,所有的質疑都是多餘的,因為老鼠很喜歡小熊送的盒子。
開設「小樹的家」,就像那一只盒子,也許有些人不懂她的想法和計畫,但對她來說,別具意義。「最大的挑戰,就是秉持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立正站好,不要跟著別人的聲音打轉。」
樹下風景 屹立不搖的最佳養分
「小樹的家」座落於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附近的小巷中,面對公共圖書的免費資源,難道不怕生意受到影響?瓊文不諱言,當初選擇地點,考量的是親戚的房子,可以減少租金壓力。這些年經營下來,營收充其量算是打平。但是,她享受這種安靜的、悠閒的氣氛,空氣中瀰漫著咖啡香,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翻閱著書,有種淡淡的幸福。即使有經濟壓力,她還是希望維持這種緩慢的步調,讓走進「小樹的家」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這裡的美好。
「有時候,站在吧檯內,就可以看見好多好多好美的畫面。」瓊文笑說,當年才兩三歲的小孩,隨著小樹的家一起長大,現在都是大姐姐了。你會看見他自動地拿著書,去給比他年紀更小的孩子講故事。即使他們彼此不認識,但因為自在輕鬆的環境,孩子們也培養了寬闊的心胸,懂得分享的可貴。
這些點點滴滴,都成為「小樹的家」茁壯的養分,瓊文這位「小樹媽」始終守在原地,期待著每個晨曦升起,每位來客都能為這裡增添美麗的風景和新的故事。
家人的鼓勵 是前進的動力
對瓊文來說,另一個重要的動力,來自家人的支持和鼓勵。
「當你希望有所回饋時,要先有所行動。」瓊文笑說,原本對繪本陌生,對她以此為業感到質疑的父親,起初僅願意和母親來店裡喝咖啡。她挑選一些較簡短、有趣的繪本,透過不經意的方式說給父親聽,起初父親感到抗拒,但試了幾次後,父親漸漸被故事打動了,發現不論是聽故事或說故事,都是一件很不錯的事。父親對繪本的看法不一樣了,他開始拿了幾本書坐下來閱讀,甚至說故事給其他人聽。這一切,瓊文看在眼裡,漸漸地發現父親改變了,開始認同她,也能理解這個小女兒工作的意義。
當初為「小樹的家」命名時,瓊文想到人和樹一樣,需要不同的養分灌溉和滋養,孩子和大人亦同。只要你走進來,這裡有許多故事等著你來閱讀和聆聽。她認為,一個好故事,就像是一顆好的種子植入人的心底,在你心中發芽,甚至匯聚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不論大人或小孩,同樣會受到影響。
因此,她相信只要努力去做,這樣點點滴滴,持之以恆,小苗可成小樹,小樹終有一天能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