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小路上看見獨立電影

by  王則文
台灣的獨立影片需要被看見,即使眼前是一條小路,堅持下去,就能走出康莊大道。

約定採訪的當天,已將近晚上七點,台北捷運中山站地下街往來人潮匆匆,幾位年輕插畫家和工作人員卻專注地在牆上塗抹著,而無視週遭的一切。這兩種節奏下的對比畫面,出現在同一時空,就像電影做出的特效,給人一種奇妙的感覺。

負責青春未艾影展主視覺的插畫家57,熬夜繪製場地壁畫。
這群工作者是為了「青春未艾」影展做場地的布置。小路映画的負責人黃米露,也是這次影展的策展人,一邊紀錄著工作中的他們,一邊和插畫家討論佈展進度。如果一切順利,她明天就要趕回台中,為北中同步進行的影展,盯最後的進度。炎炎夏日裡,黃米露為了這次影展兩地奔波,一點也不覺得辛苦,神采飛揚的她,正期待著活動展開。
 

在許多人的生活中,電影是重要的娛樂。但除了一般商業大片,還有一些懷著夢想的電影工作者,以貼近社會的題材,不流俗的拍攝手法,完成與時代對話的作品;這些影片因為沒有製作公司與金主的投資,難以進入戲院上映,被稱為「獨立製片」電影。黃米露這兩三年全心投入的工作,就是為這些獨立電影尋找知音。

一個信念   人生又轉了彎

「小路映画」的前身,叫做「一果影藝空間」,原本是一組拍片團隊,有感於獨立製片不容易被觀眾看見,才想提供一個放映空間,作為獨立電影和觀眾交流的場域。不過,由於成員平日忙於拍片,因而找來黃米露負責這個空間的企畫與公關工作。

黃米露形容自己是個善變、反骨的人,學的是土木,卻對寫作有興趣;曾經做過公務員,又放棄了鐵飯碗,跑去做編劇,也曾任職廣告公司。因為認同「把獨立製片推出去」的目標,使她的人生又轉了個彎,投入了電影工作。

在他人眼中的不可思議,於她卻像理所當然。因為這些電影作品都是創作者的心血,裡面蘊藏著許多動人的故事、理念,如果只是因為大環境的傾斜發展,而使這些充滿誠意的創作沒有與觀眾碰面的機會,甚至使好的創作人才因此被埋沒,都將是社會的損失。她就抱著這樣的信念,開始扮演獨立電影與觀眾之間的橋樑。

首先,她為團隊提出了「持一念、育一果」的口號,在台中忠信市場裡覓得一小空間,作為放映獨立電影的活動場地。沒想到,不到一年時間,團隊成員就因為理念不合,決定不再經營放映空間,而專心去拍片,黃米露持著推廣獨立製片的「念」,決心一個人接手,撐下去。

 

影展開幕片在市場走道做露天放映,給觀眾特別的體驗。

 

貼近常民文化    連歐巴桑也愛看的影展

相較於備受媒體和大眾關注的商業電影,獨立製作像是在蜿蜒小路踽踽獨行,於是她把這空間改名為「小路映画」,期許自己面對眼前的小路,也能夠持續走下去,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更名後,小路改由影展的方式來經營,非影展期間就不開門營業,以節省營運的成本。她策畫的影展,以「面向常民文化」為主,因為沒有經費邀請導演或製作來參與活動,也為了突破制式做法,她改為在每場播映結束後,自己上場與觀眾聊天。即使受限於場地大小,一場活動最多八個觀眾,她仍看重這樣近距離的對話,且常迸出精采火花,令她欣喜不已。

她舉例說,有一年,青春影展出現了很多以「家庭」為主題的影片,其中有一部《我的拼湊家庭》,描寫直系血緣家人之間的情感疏離,反而遠親間的相互關懷,更像一家人。這是現代社會常見的情形,每到交流時間,反應熱烈,有時候她也會把前一場討論的內容,與後一場的觀眾分享。讓大家有更多反思的機會,也漸漸發現原來獨立製片的作品那麼貼近你我的生活。

從2010年開始,小路和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青春影展,放映空間選在捷運中山站地下街旁,半開放式的自由入場,讓很多逛街逛累的人,在歇個腳時,能看到他們推薦的電影。「在地下街打掃的歐巴桑,都會來打聽我們今年什麼時候要開展,」米露說:「她們工作完畢,或是中間休息的時候,就會跑進來看一看,而且還真的看得懂喔!」一般人總以為除了商業大片之外,其他電影都是看不懂的藝術片,然而小路映画的經驗,證明了有些獨立製作真能打動人心。

 

影展以插畫的活潑創意來吸引群眾目光。王則文/攝影

 

拋開技術迷思    用心挖掘好作品

小路的每一檔影展,片單都是由黃米露親自挑選,為了不辜負創作者的心血,無論電影品質如何,她一定從頭到尾看完。雖非影視科班出身,她仍試著用做編劇的經驗來選片,一開始常會被一些名校學生的作品震懾,後來發現他們技術雖有職業水準,劇本卻千篇一律。所以如果看到有好的劇本,卻因資源不夠而執行不到位,她就會基於鼓勵創作者的想法,讓片子入選播映。

黃米露說,她自己很愛看紀錄片,因為其中的故事與社會大眾應該關切的議題有關,例如近年來大家重視的能源政策、土地徵收等問題。所以,她也希望透過紀錄片影展,讓更多人能像她一樣,透過電影去關心社會上的各種問題。

發揮一已之力    為創作者權益發聲

即使資源有限,小路現在以每年三到五檔影展的方式,繼續扮演著電影與觀眾之間的橋樑,大多經費都由黃米露做插畫經紀的收入來支應。甚至因為影展由插畫家擔任視覺設計,得到許多回響,也開啟米露成為插畫經紀的新嘗試,現在擔任影展策畫之外,也與不少插畫家合作規劃一檔檔創意展覽。

她笑著說:「每次影展都累到不想做了,可是想到這件事能讓大眾受益,我又會放下自己的情緒,繼續做下去。這就是責任感吧!」

舉辦影展的過程,米露深覺像「小路」這樣的平台,是非常需要的。因為台灣的獨立影片創作者處境令人擔憂,可能為了獲得政府補助,失去了自我風格;也可能因為得不到支援,放棄了創作之路。因此米露會要求影展的合作單位,在合理的情況下,支付公開傳播的權利金給創作者,以示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也讓創作者獲得實質的回饋。

儘管現在獨立製作環境仍然辛苦,但黃米露想到「小路映画」的寓意,「眼前即便是一條小路,只要堅持下去,就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都會期許自己和電影工作者,走下去,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黃米露臉上永遠見得到陽光笑容,因為她不斷朝著夢想前行。

圖片提供:
小路映画

王則文

王則文

文章 19

網路上用reke當名字,中文系畢業,什麼都愛沾,定不下心上班的長髮弱書生一名。長期書寫旅遊報導、電影評論,也擔任網路電影論壇管理者和維基百科社群的經營工作。重度的網路使用者,尤其喜愛宅在電腦前敲鍵盤塗塗寫寫,把自己心中關切的議題、熱愛的事物,透過文字散佈到讀者的腦海裡,甚至期盼能感染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