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wannabe 從黑手到寫手 周嬌娥找到心的方向

by  廖智賢
閱讀與書寫給我安定的力量,重新看見來自踏實生活的初心。

阿默,本名周嬌娥,是修車黑手赤牛仔的妻子兼副手,卻在機械油漬與相夫教子的生活瑣碎中,淬練出一種庶民的生活美學。

出身農家的阿默,肩能挑,車能修,菜能種,廚能下,還是能寫文章,生活會享受的快樂人。
因山間農作而結識這對黑手夫妻的《女農討山誌》作者阿寶,長期觀察周嬌娥,知曉她不僅閱讀、寫作、種菜,也常透過演講將深刻的生活哲學與環境關懷帶入社會。阿寶說:「化腐朽為神奇,固然是這對夫婦的天命,但他們自身,不也經由這樣的過程,磨洗出生命中的璞玉質地,轉化了自己在亮麗社會中的卑微與腐朽嗎?」
庶民的生活美學,阿默與先生的作品多以廢料加工設計製作,具有創意。

兼擅文武場 築夢踏實


「成為作家是我的一個夢想。」即將邁入六十歲的周嬌娥說。

如今,學歷只有國中畢業的她做到了。她將自己與先生如何把修車廢料與自然素材融合,巧手尋回生活器物的美好本質,以及在中年後實踐生活理念的過程細膩地寫下來,出版最新作品《黑手玩家:手作與生活器物的美好交會》。在這之前,她已有《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猴蔗花開》兩本作品問世。

四十歲之前的周嬌娥,履歷表上的工作經歷是:幫傭、保母、成衣廠作業員、車掌小姐,以及長達二十年的修車黑手。然而四十歲時的她,找了一片林地,幹起了農活。再一個十年,她把長期觀察自然生態的書寫積累投稿,拿到「玉山文學獎」,並獲出版社青睞,於是又添上作家頭銜。現在的她,更有活動與座談邀約,請她分享生命經驗,她努力地去適應與學習。

大自然滋養啟蒙的童年


濁水溪旁的南投水里,是周嬌娥生長的故鄉,幼時的她居住在彷彿與世隔絕的小山村。直到國中時,到了較為繁榮的地區,才知城市模樣。物質生活匱乏下,她從大自然中尋找樂趣,與父母親在香蕉園農作的時光,是她成長過程中最鮮明的記憶。

自小對閱讀充滿渴望,不過身為長女的她明白家中經濟條件有限,國中畢業後,到台北幫傭。但周嬌娥仍心懷感激的說:「在當時的社會氛圍,能念到國中就很幸運了。」

 

土地成為黑手人生的出口

 

婚後的周嬌娥住在台中太平,育有一雙女兒,與先生經營車輛修理廠,當個黑手。成天埋首汽車機械零件堆裡,換輪胎、拆引擎等,樣樣難不倒她。

但是,她內心對機械其實是害怕的。

「四十歲左右,我想通了,再這樣過日子我會受不了。」周嬌娥說,她清楚自己必須為不斷湧現的情感尋找出口,於是在先生的體恤下,周嬌娥回歸山林,重回花草樹木環繞的生活,加上閱讀和寫作,曾經與土地親密的連繫,此時也成為她心靈煩躁時解開謎團的線索。

「當這些生物出現在我的面前,是難能可貴的交會。我看到如此可愛的生命,也開始思索,他們會喜歡怎樣的環境,需要如何互動,於是我看待環境的方式就會不一樣。」她說。不只是觀察,與大地萬物互動與學習的歷程她也拾筆紀錄,透過不斷的書寫,重新認識自己,並且實現成為作家的夢想,在2011年出版了《我生命中的花草樹木》一書。

 

生活是面對與學習

 

山居歲月也讓她對「生活」一詞有了更深的感受。生性怕蛇的她,曾因在山間搭建的小屋有小蛇闖入,三個月不敢再上山。她明白若要長期在山林間生活,就須克服這個恐懼。隔沒多久,小蛇又不請自來,鑽進馬桶的水箱來考驗她。「當時,我的母親及大女兒也在,我想自己是現場最有力量的人,不能逃避。」鼓起勇氣,巧妙地用長竿掛勾將小蛇帶進捕魚網裡,再拿到河邊放生。「我發現不能壓抑,要選擇去面對。當你心中決定要克服時,恐懼已減少了一半。」周嬌娥說。

經過此事,她還寫了文章談蛇與自己的蛻變,「每一回與蛇交會,我的恐懼就降低一點,我意會到這就是學習,生活就是必須嚴肅的學習,面對各種狀況,要嘗試克服困難。」她說。
 

女性要多愛自己一點

 

閱讀與書寫讓她找到內心的安穩,她也鼓勵同樣身為女性的朋友,找到自己能夠專注的興趣。「女性要學著多愛自己一點,很多婦女只知道一直付出,但是沒有回饋時,怨懟就會出現。」周嬌娥總會與家人分享她的心情,先生永遠是她的第一位讀者;她的喜好也因此感染了原本不愛閱讀的先生,現在都會主動找書來翻閱。

周嬌娥對大地萬物充滿感恩的態度,讓人看見來自踏實生活的初心。她和一家人互相扶持、相處的方式,無關物質,而是從內在需求來思考生活的價值。這也是她理想中真正的富足生活。

燈飾與擺飾是修車廢料與自然素材的融合,與一般市集常見手作物風格不同。
未來,她計畫在家裡開個雜貨店,展售先生的舊物新造,小女兒的手工糕餅,以及自己編織的麻袋等,雖然風格及型態待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客人何時到來,都能感受到她簡約、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態度。

廖智賢

廖智賢 http://tallmint723.blogspot.tw/

文章 5

新竹中學、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畢業。 2008年,到了金山朱銘美術館工作,開始寫文字、編雜誌,然後學習聽別人說故事。 之後轉戰中研院、聯合勸募協會等單位,無論去到何處,都持續搖筆桿,爬格子。 2014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小說創作計畫補助,於是回憶青春,動手記錄新竹。 寫出吸引人的故事,是我最希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