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wannabe 打造公益平台 馬玉如讓物資暢流
by 蘇大偉在這個物暢其流的平台,交易的是你我樂於分享、珍視資源的心意。
大學念中文系的馬玉如,畢業前渴望的是賺錢。她問朋友,街上開賓士車的人是什麼職業,得到「賣房子」這個答案,於是,一畢業便投身於房屋銷售。
馬玉如努力打拼,薪水加獎金月入2-30萬,證明自己很會賺錢。看似達成目標的她卻感到迷惘,「除了使自己跟家庭生活過得更好,對社會還有什麼貢獻?」她決定離職改行看風水,持續尋找更有意義的事情。
網友贈物 啟發投入公益平台
2009年,馬玉如認養棄貓,在網路上找貓籠,獲得網友慷慨贈送籠子。她問網友為何願意割愛,得知那籠子原養著他最愛的兔子,在牠過世後捨不得丟掉籠子,經家人勸說,他希望轉送給能夠珍惜它的人。
這段受贈的經歷讓馬玉如意識到,在現在經濟低迷乃至有資源分配問題的時代,若是能讓物品互相交流餽贈,將可降低資源的浪費與不必要的支出。此時正好姐姐馬玉珊與好友林慧洵和林巧雯討論創業的可能,於是,決定成立物資交流贈送公益平台。
網站四度更新
網站以「Give543」命名,取台語諧音五四三「隨便什麼都好」之意,符合創立初心。由於沒有網路創業相關經驗,也不懂架設網站,於是輾轉找到一位電腦工程師來做初期網站架設。這位工程師判斷開站後將是分享者少,索取者多,因此架設預估可容納500人同時上線的網站規模。
開站不到4個月,會員數竟達1.5萬人,線上分享贈物是每3.5分鐘就送出一件,大大超過原先評估的流量,使得網站屢次當機。而創站工程師原先寫的網站程式碼,無法擴充,因此他們找另外的網路公司接手改版,卻碰到惡性倒閉,網站再度當機。接著找的第三家網路公司維護費用高,資金難以為繼。直到第四度改版,才達到目前穩定的品質。
資金有限 喜獲企業支持
由於網站曾三度遭逢當機而被迫改版,影響營運品質,也使他們在招商廣告遭逢困難,原本獲得某公司的刊登承諾,卻因網站當機無法履約,只能在網站恢復時,無償提供版面廣告作補償。
網站廣告收入有限,加上網站維護成本,原先準備的200萬創業金撐2年半後即將見底,他們靠申請青年創業貸款勉力支撐。就在貸款要用盡的時候,2012年獲得帝亞吉歐DIAGEO夢想資助計畫獎金,讓平台得以持續至今。由於公益的透明與用心被看見,有花蓮玉里人士透過贈物網捐贈玉里的米300公斤回饋鄉親,也有人未雨綢繆,在2013年發起寒冬送暖活動,募集白米逾1000公斤,於2014年春節前贈予需要的人。
網站與公益團體的合作也非常密切,除時常進行的物資媒合消息發布、關心公益團體物資需求之外,甚至與公益團體「超越基金會」,也預計展開合作,在基金會的偏鄉教育推廣活動中,同時媒合該地缺乏的物資,帶至偏鄉。可說是很特殊的「心靈」與「物質」面向同時關懷,促使城鄉差距縮小的創新合作案例。
維持營運 無私分享經驗
歷經近5年的慘淡經營,馬玉如想要對從事公益平台事業的創業者一些建議:創業基金若沒有100萬,是很難撐過草創期,甚至要有前6個月沒有營收的準備,每個月不含人事費用,約需10萬元的維運成本。此外,對於想投入的事業,必須要先做足功課,將組織架構與網站功能討論清楚。馬玉如回憶說,當初他們僅是用一張A3大小的構想圖交給工程師去架設網站,以致開張之後網站完全無法應付實際需求。
網站經營團隊共5名女性成員,馬玉如負責與企業接觸乃至進行演講等各種對外活動。林慧洵長期對公益團體狀況瞭若指掌,由她負責聯繫與合作。客服馬玉珊原先職業就是電信業者客服人員,對於應付客服電話訊息經驗老到。行銷林巧雯原先任職平面媒體廣告AE,人面廣。而陳念宜則是在2年多前加入團隊,負責行政事務。
因為熱心公益而發光的人生,誰說做好事不能有好報呢?唯有本著良善初衷,懷抱服務大眾的熱忱,才能不畏困難堅持下去。這是成功創業者身上經常具備的特質,是社會美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