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撕下自閉標籤,林正盛、韓淑華驚喜看見:無視界限的自由靈魂

by  李玉玲

走出關渡捷運站,轉進小巷弄,民宅當中錯落著鐵皮屋頂工廠,一間工廠改造的房舍,庭前花木扶疏,綠意盎然。走進屋內,牆上掛了幾幅畫作轉印的「布花」,入口處,時尚又有個性的服飾陳列在衣架上。

 

這裡是服裝工作室?設計公司?還在打量這間藝術氣息濃厚的辦公室,導演林正盛過來打招呼,沒拍電影時,他有另一個身分「社團法人台灣多寶格藝術發展協會(多寶藝術學堂)」理事長。不過,林正盛聲明:他只是協會對外的代表,主要工作還是從事自閉症藝術教學20年的太太韓淑華負責。

 

 

 

聊著聊著,藝術長韓淑華走了進來,立刻遞出名片,目的不在介紹自己,而是「名片上有學堂孩子的畫」。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的韓淑華謙稱,自閉症只是社會化能力不足,有些孩子畫畫比她還厲害,自由毫無框架,看了滿滿的感動,她想把這樣的感動分享給更多人。

 

 

生命氣質特殊的美

 

韓淑華和自閉症孩子的緣分來自報紙的徵人啟事。20多年前,有一次在冰果室吃冰,翻看報紙求職欄一則台北縣(現為新北市)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徵教保員訊息,她想起大學看過一張明信片,畫了一隻黑貓和色塊,張力十足,上面寫著:自閉症達達畫。她想:畫得這麼好,為什麼不用真名?

 

報紙徵人啟事喚起韓淑華「自閉症達達」的記憶,想對自閉症多點了解,決定走一趟潛能發展中心,出發前,她揣想:待會兒會看到一群躲在牆角的孩子?結果,設想的情景並沒有發生,孩子的眼神或許有些飄忽,但都很活潑。韓淑華表明來意,想教自閉症孩子畫畫。雖然當時中心沒有編列美術老師經費,主事者認同韓淑華的理念,開辦「自閉症兒童藝術潛能開發」課程,1997年,韓淑華從零開始她的自閉症藝術教學。

 

韓淑華眼裡,自閉症孩子是一群「生命氣質特殊」的人,有些孩子一拿起畫筆專注而投入,眼神會發亮,但傳統的自閉症教學多以功能為取向,讓孩子在畫好的框框塗色,學習什麼是「界限」?韓淑華認為,與其花力氣教導孩子理解界限,她更想引導他們潛在的創造力。

 

 

 

教學20年,韓淑華教過的學生早已從幼稚園長成20多歲的青年,最年長的也已40歲壯年,但在她眼中永遠是需要被呵護的孩子們。看到他們畢業後面臨不知未來在那裡的困境,最終只能到庇護工廠從事機械化工作,原本會發亮的眼睛漸漸失去光采,如花朵凋萎,格外心疼。

 

「能不能讓孩子靠畫畫也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韓淑華評估後覺得可行,在先生林正盛等30位發起人支持下,2016年5月創立了台灣多寶格藝術發展協會(多寶藝術學堂)。韓淑華強調,多寶藝術學堂不是自閉症照護機構,而是給「泛自閉症青年一間連結未來的學校」。這裡既是學習場域、藝術創作園地,也是連接職場的辦公室。

 

20坪大的多寶藝術學堂,靠牆放了幾張桌椅,目前有兩位「全天班」成員駱怡初、吳柏均,以及一周兩天班的陳樹緯。上班時間除了畫畫,也安排烘焙、手沖咖啡等課程,林正盛說明,目的不是培養工作技能,而是涵養生命,「要懂得生活,否則創作力會乾涸。」

 

 

協會不定期舉辦活動,帶著喜歡畫畫的自閉症孩子看展覽、電影,到蘭嶼寫生,7月起還規畫「關渡地圖」小旅行,透過20堂戶外課帶大家認識協會所在的關渡,活動結束,計畫出版多寶藝術學堂彩繪的關渡地圖。

 

 

 

媒合,讓差異彼此共融

 

去年,學堂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辦了一場「簡單,就好Just Fine」展覽,邀請李倍、齊振涵、邱美寧、彭韻芯、蕭青陽等服裝、視覺設計師,以陳樹緯創作的山、海、天空、花朵等畫作為素材,設計了服裝、絲巾、抱枕、布、寢具等商品。

 

展覽取名「簡單,就好」,籌備過程一點都不簡單。林正盛原本估算:文化部補助款扣除布料、商品開發,還有40萬元可以辦展,到松山文創園區看了場地,廠商估價布展竟然要200多萬元。「協會成立以來,關關難過關關過,難過的永遠是經費,但一路有人幫助,又關關過。設計師、廠商、走秀燈光師…個個情義相挺。」林正盛說,自己是臉皮薄的人,不喜歡開口請託,受到太多幫忙不知如何回報,一位廠商說:「當做送給孩子的。」                     

站在多寶藝術學堂前,韓淑華期許:「從這裡開始,…以自己的美麗,自給自足,自在生活。」汪正翔 / 攝影

今年5月,松菸誠品又邀請多寶藝術學堂設置快閃店,估計「簡單,就好」開發的商品已銷售近百萬元,林正盛表示,雖然目前仍無法達到讓孩子以創作養活自己的目標,但陳樹緯因為畫作授權已有2、30萬元收入。另一位成員駱怡初目前則由企業贊助薪水,駐在學堂「上班」創作;另一位專長肖像畫的吳柏均,也在協會媒合下有了肖像畫委託案。

 

度過忙碌的衝刺年,林正盛將今年下半年定位為「盤整年」,除了經常性會務檢討,包括:持續募集「我們的孩子-小王子計畫」定期定額捐款人;在企業推廣「贊助薪水」做法,讓更多有藝術天分的自閉症青年進駐學堂「上班」創作。也思考:下個階段轉型為社會企業可行性?將學堂、協會運作更清楚分工,前者專注在教學和創作,協會則做為媒合平台,依據多寶創作人不同藝術特質,擬訂適合他們的發展策略。

 

 

 

林正盛指出,協會要走向自給自足,不能只靠募款,唯有創意才能創造附加價值。協會除了與台東一家飯店業者談合作,將以多寶創作人畫作為素材打造主題房間;也計畫在阿原肥皂西門町店成立多寶藝術學堂展示空間,每一季與不同設計師合作展覽及商品開發。

 

以自己的美麗,自給自足

 

林正盛不諱言,創立多寶藝術學堂開始於「擔憂」,擔心孩子的未來,現在他才真正明白「一樣米養百樣人」的道理,「自閉症只是和社會溝通有障礙,他們看世界的方式超乎想像。」一回,學堂孩子畫了一碗牛肉麵,林正盛問:這是什麼?孩子說:「魔幻寫實。碗是魔幻,麵是寫實。」林正盛大為折服:「他們的世界比我們更繽紛多彩。」

 

韓淑華指著門前結實纍纍的香蕉樹說,兩年前種下時還是小樹,現在已經有了甜美的果實,就如多寶網站首頁寫著:「生命有多麼地差異,世界就有多麼地美麗。」她期許:「從這裡開始,…以自己的美麗,自給自足,自在生活。」小樹終將長成大樹。

 

 

同場加映

各種差異,各種美:共融沙龍

與學習障礙共處,她畫進紐約時報

吉絲卡用愛陪伴口足畫家丈夫

圖片提供:
汪正翔

李玉玲

李玉玲

文章 81

大學念的是新聞。曾於平面媒體主跑藝文新聞多年,少了政治口水,多了藝術的活水。喜歡與市井小民的訪談,總能感受到民間泌泌湧出的旺盛創造力。記者多年的職業病,成了好奇寶寶,和人聊天時,不自覺會像在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