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繭裹子 用愛地球的心推動公平貿易
by 陳姵穎公平貿易的價值,包含了愛護環境,關懷及幫助農民與貧窮國家。
也許你已開始關注食物安全,那麼如果身上的穿著與日常用品,也如同有機蔬果有一樣,讓消費者在選購時就清楚得知材料來源、製造城市,乃至支付給生產者的報酬,是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愛護環境、幫助農民與貧窮國家」正是公平貿易的價值,也是台灣唯一獲得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會員認證的「繭裹子」三年多來持續推動的目標。
由環保材料入手
創辦繭裹子的楊士翔(Vinka)與蔡宜穎(Liz), 從建築師到踏上推廣公平貿易的路,背後的理由很簡單。曾在上海工作的倆人,因興趣與朋友共同開店販售手作品,2009年10月受邀參加上海環保設計展,蠶繭串成的項鍊與羊毛氈製品大獲好評,埋下不一樣的種子;當年年底倆人返台,從台中的小巷出發,在逐步接觸、了解符合公平貿易材料的同時,埋藏心底的理念種子,緩緩萌芽。
然而,嶄新的道路總是崎嶇。資本額不夠雄厚,光是開店七萬元的工程款,就花一年才分期攤還完畢。考量到市場的需求,Vinka與Liz搬遷到台北,至2011年8月,因緣際會下,「繭裹子永康店」開張。
報持信念,緩步作細節
從孟加拉、迦納兩個NGO到現在,繭裹子合作的對象拓展到16國、48個組織;歷經一年三個月的繁瑣流程,也在2013年3月取得WFTO的會員資格。即使隨著溫州店的開拓、商品與庫存數量增多帶來不同的負擔,Vinka與Liz始終抱持著「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的信念緩步前行。
不只有營運上要面臨的難關,在公平貿易起步較晚的台灣,如何讓消費者跳脫「公平貿易商品不等於昂貴」的既定印象,也是不小的挑戰。Vinka表示,習慣了工廠大量製造商品的我們,只看見商品標示的價格,卻不曉得它的來歷,好比一件衣服的染料是植物還是化學?染布後的廢水如何處理?看似平價的背後,付出的或許是我們難以承擔的代價。
開放部分版權,用以助人
不少人會好奇,既然繭裹子在設計上融入台灣本土元素,是否也能在台灣找到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生產方?Vinka解釋,WFTO之所以沒有在台灣認證生產者,主要是因為台灣是已開發國家,經濟水平也在國際貧窮線之上,WFTO希望台灣能像日、韓、歐美一樣成為公平貿易的「市場」。事實上,台灣公平貿易協會也期待台北能在今年成為全球一千三百多個公平貿易城市的一員。
投入理解的旅程與行動
為了更加理解合作組織的生產過程,Vinka與Liz前年起逐步展開「公平貿易之旅」,從印度到今年的尼泊爾,不只去年和億達影音合作拍了紀錄片《遙遠國境的溫度NAMASTE》,也邀請同樣關心公平貿易的朋友加入他們的旅程。
而一向認為衣服代表了態度與故事的繭裹子,在5月17日將舉行公平貿易服裝秀,向去年4月24日因孟加拉達卡一間為國際連鎖時尚品牌代工的成衣廠倒塌而去世的1133名工人致意;這也是今年起全球運行的「Fashion Revolution Day──時尚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