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 身障者當顧問 坐輪椅也能上酒吧
by 徐千禾串連身心障礙者,用個人的不便,創造眾人的方便。
用心的打扮,自信的談吐,除了坐在輪椅上,專門勘查無障礙空間的「众社會企業」特派員張心慈,看起來和一般女生並沒有太大差別。
1公分的差距 最遙遠的距離
我們約好一點半在這家小巧、精緻而溫暖的餐廳碰面,剛抵達時,原以為可能沒有辦法順利進行訪談了。服務人員對我們說:「今天斜坡板還沒有上漆、不會搬過來;午餐時間已經過了,我們無法提供餐點。」他一臉誠懇,還帶著歉意,希望我們明天早一點過來。這些話聽起來合情合理,當下只好在心裡盤算:「糟糕,今天可能無法順利進行了。」
當我們又等了一會兒,黃孟淳抵達後,突然間,局勢全然翻轉了過來。
她一面微笑,以堅定的態度、爽朗的語氣提出她的想法;問題當前,不疾不徐地關照各方需求,找出解答。到餐廳之後,她環顧了一下四周的環境,然後檢視還沒上漆的斜坡板,一邊叮嚀店員要上防滑漆,一邊和我們解釋斜坡板的長高比最好是1比8、45度角或60度角,要盡可能再緩一點。
無障礙空間 有法規不代表能落實
黃孟淳,24歲,11月才甫獲頒2015年亞太區「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在法國領獎時,她向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者,說出自己的創業夢想:「想要讓我80歲的阿嬤,不再視出門吃飯為負擔,而是件快樂的權利!」
四年前,黃孟淳在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林崇偉帶領下,一同創辦「众社會企業」,訓練150位行動不便者擔任特派員,整合他們出外用餐的經驗,包括餐廳出入口、動線環境、點字菜單、用餐服務、電梯、廁所、停車位,以及無線網路和代步工具的免費充電座等細節,輔導店家建立符合實際需求的無障礙空間;並開發「友善台北好餐廳」APP,收錄無障礙店家資訊,讓有需要的人方便查找。
社會倡議「無障礙空間」,訂定了法規,卻沒有落實在人們的心中,自然很難在生活中徹底實踐。「就算是三十年的老店,我們打電話去詢問,老闆都還不一定能馬上確定門口是不是平坦。」所以,時常是隔著餐廳的玻璃門,兩方對峙,各自焦慮。行動不便者不知道能不能入內用餐,老闆則不曉得該如何是好。
众社會企業扮演兩者溝通的橋樑,不談愛心,從需求開始談起。讓行動不便者了解老闆為難之處、讓老闆認識這群人的需求,試著填補兩者之間的空缺。用科技將社會服務實踐於生活中,為行動不便者開路,也為餐廳找到新的利基。
黃孟淳與張心慈指出,過往在談論無障礙空間時,使用者的經驗與需求時常被忽略。公共空間逐條、逐項地照著法規走,行動不便者卻可能寸步難行。於是众社會企業邀請身障朋友擔任特派員,親身經歷體驗後,在「友善台北好餐廳」APP上即時記錄與回饋,讓科技成為輔具,引領身障者去接觸社會、走進社會。
身障特派員 把不便化為眾人的方便
對一般身障者來說,生活中遇到的障礙,有形,也無形。人行道、公園入口處那些ㄇ字型的路擋,設置來擋住機車、腳踏車進出,但往往最常擋到的卻是輪椅。而身障者長期被社會邊緣化,容易受到忽視,久而久之成為習慣,以為身體不方便就只好待在家裡,不敢踏出家門一步,擔心出門危險,害怕麻煩別人。
「先不要想那麼多,去了才知道。」心慈在同儕團體的輔導中,以這句話鼓勵別人,也激勵自己。斜坡板不一定到處都有,心慈就讀的國小原先也沒有無障礙設施。但她語氣堅定地說:「我去了就會有,你去了也會有。只要你去了,就會有了。」跨出第一步,接著便有下一步,一步一步,為自己開路。
「友善台北好餐廳」APP,目前已收錄約1100間餐廳名單。使用者可依「輪椅嬰兒車、孕婦拐杖族、眼睛不方便、聽力需協助、無障礙廁所、障礙好停車、免費WIFI、友善充電座」等需求,結合各式餐廳類型搜尋查找。
APP上的餐廳,除了符合:門口要平坦、桌椅要平穩、走道要平順、服務要平等這四大原則,也詳細說明廁所的無障礙設施、桌下的容膝空間大小、是否提供放大字體的菜單等狀況,定期更新。
此外,「友善台北好餐廳」APP亦整合接送、輔具租借等無障礙交通服務;今年上線的「友善台北好捷運」APP,則提供大台北捷運的無障礙設施資訊,包括電梯、斜坡道、哺集乳室的位置,及行動不方便者的快捷動線建議。未來,乑社會企業將更積極開發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場域的服務面向,拼出臺灣的友善地圖。
友善餐廳APP 出門不再心驚驚
訪談中,心慈提到她最近去了酒吧,「那裡的氣氛很不一樣。」有別於過去習慣外帶餐食,擔任特派員後,進入餐廳用餐的真實體驗不僅幫助自己提升自信、拓展生活圈,也鼓勵更多行動不便者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外出走跳,進而讓社會正視他們的需求。
事實上,行動不便並非身心障礙者的專利。人總有年老力衰的一天,當我們必須拄著枴杖或坐上輪椅,由家人、外傭推著行進,不知道過去常吃的餐廳有沒有斜坡板,不想要永遠只吃那幾間餐廳,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選擇?而對新手媽媽來說,哺集乳室的設置,是她們能否放心度過用餐時間的關鍵。
人人都可能有行動不便的時候。乑社會企業串連身心障礙者,「用個人的不便,創造眾人的方便」,將社會為弱勢族群貼上的「需要幫助、造成麻煩」等負面標籤,轉化為商機及需求。當餐廳的老闆、員工拿出斜坡板,架在入口高低落差處,原來的「沒辦法」,因為友善而找到了答案;有形無形的界線,因同理心而消弭,受惠的不是少數,而是整個社會。